长白山麓,浑江之滨。在修正药业集团通化正源厂区的中药提取车间,数十台高大的药罐在智能系统调度下有序运转,密集的管道如同精密的“血管网络”,连接着自动化生产线,偌大的车间内鲜见工人穿梭的身影。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大屏上,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时跳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监控药材从投料到成品输出的全流程。
这一幕智能生产场景,正是这家深耕医药行业的老牌药企,从传统制药向智能制药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修正药业从通化市一家负债400万元的小药厂起步,成长为年营收超百亿元、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医药名企。30年来,修正药业在市场浪潮中坚守主业、勇于创新,用一张张“创新药方”,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活力,勾勒出一条“守正——创新——转型——跨越”的高质量发展曲线。
守正:良心立企把品质写进标准
“做药就是做良心,做企业就是做人心,做市场就是做民心。”这句深植于修正药业的价值准则,道出了企业30年稳健发展的根基。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回忆,1995年创业初期,曾面临产品、市场、设备、原料等诸多难题。当公司准备推出“天麻丸”产品时,他发现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售价远低于成本。经调查,这些产品中投料不足甚至根本不含天麻。
“哪怕赔本,也要让老百姓吃到真药、好药。”面对市场乱象,修涞贵坚持按足额真材实料生产,每盒亏损近1元入市。凭借实打实的疗效,这款“赔本”的天麻丸很快赢得消费者认可,药商纷纷主动加价回购。这份对质量的坚守,不仅让企业在半年内收回成本,赚到“第一桶金”,更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资本”。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修涞贵敏锐地意识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公司战略性地瞄准了肝药、胃药、肺药等细分市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继推出一系列特色新产品。
“胃酸、胃痛、胃胀,就用斯达舒。”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让修正药业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斯达舒,这款针对胃病三大症状的专研产品,采用超声回流提取技术,显著提升有效成分含量。凭借精准定位和显著疗效,产品上市后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斯达舒、复方首乌地黄丸、二丁颗粒等多个品类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市场认可的背后,是对药品质量的极致追求。为确保每一粒药、每一瓶液都安全有效,修正药业建立了高于国标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全国多地建立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从道地药材的源头产地溯源、农残重金属检测,到生产过程中的成分分析、工艺监控,再到成品的严格放行,每批产品需经过10道以上的检测工序,所有关键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2024年,修正药业再度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稳居中国民营医药企业前列,业务覆盖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药品连锁经营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领域。
创新:老药新做让经典名方焕新
近年来,修正药业将“创新驱动”明确提升为核心发展战略。在“老药新做”的探索道路上,六味地黄胶囊的转型升级颇具代表性。这款源自经典名方的药物,通过应用新型提取纯化技术和优化制剂工艺,不仅大幅提升了服用便捷性,其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也较传统丸剂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对近400种经典中成药配方进行深入研究和筛选,充分挖掘并释放传统中医药经典古方的独特价值。”修正药业总裁修远表示,公司组建了跨学科研发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运用网络药理学等前沿技术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为“古方新释”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公司拥有涵盖斯达舒、消糜栓、唯达宁、益气养血口服液、肺宁颗粒等24种药品剂型,医药、保健品等品种2000余个,独家品种109个。
在“老药新做”焕发经典活力的同时,新药研发也在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即将投产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注射用重组尿酸氧化酶”是公司生物药战略布局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治疗。此外,针对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用于辅助生殖的PEG化促卵泡素等产品,均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治疗领域的空白,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据介绍,公司年均投入研发资金超10亿元。公司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80余个、专利1000余项,7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形成“中药做优、化药做强、生物药突破”的产品矩阵。
转型:数智赋能为药企注入新动能
“以前熬药看火候凭经验,现在参数调控精准到每一度、每一秒,全靠数据说话。”在修正药业通化正源工厂的中央控制室,中药提取车间主任王明鑫指着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屏介绍,这里相当于整个提取车间的“神经中枢”,屏幕上红色代表蒸汽管道、绿色代表饮用水管道、粉色代表乙醇管道、黄色代表物料管道,动态模拟画面与车间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完全同步,全流程数字化让生产状态一目了然。
王明鑫告诉记者,该车间在满负荷运转状态下,日均可提取20吨中药原材料。从药材清洗、浸润到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粉碎、总混,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作为修正药业最具标杆性的数智化生产基地,正源工厂将数字基因植入中药生产全流程,其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物料特性、环境参数等变量,自动调节压力、转速等指标,关键工序生产数字化控制覆盖率达95%。
“智改数转”带来直观效益,新工厂投入运营后,总体生产效率提高23.2%,不良品率降低29%。不仅人员效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准度也得到成倍提高,有效解决了中药生产过程多成分、多参数、复杂体系控制技术等难题。
数字化转型还催生出循环经济新模式。利用提取后的药渣作为优质“肥料”,培育出的食用菌——金耳年产量可达150吨。据了解,这些金耳已被精深加工成人参金耳羹等健康食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在新业态领域,修正药业积极布局数字医疗,打造互联网医院平台,整合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为患者带来便捷的就医体验。此外,公司依托构建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拓展健康管理、精准康养等新业态。
跨越:链式布局从一粒丸到一条链
依托长白山“中药基因库”的独特资源禀赋,修正药业积极探索人参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人参全产业链布局。
在通化修正人参健康产业园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抢抓施工进度,进行空调管道安装及彩钢板吊顶等施工作业。这个总投资11.5亿元的项目,规划建设林下参GAP种植基地、精深加工生产线、产品检测中心、人参博物馆和参茸旗舰店等,致力于打造集人参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健康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园区。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我们将围绕新型业态培育、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协同合作与人参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采取行动,将产业园打造成标杆示范基地,通过多元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修远说。
这种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思维,贯穿于修正药业的全国布局。公司先后在安徽亳州、山东临沂、江苏淮安等地建设产业园项目,中医药、大健康、创新药、生物药等多点发力。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与工程实验室,公司打造涵盖药膳、特医食品、功能化妆品等的多元产品矩阵,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逐步形成“医、康、养”深度融合的协同生态。
在扎根吉林、布局全国的基础上,修正药业加速国际化步伐,产品覆盖东南亚、非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全资收购日本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抗癌技术项目,进一步拓展健康产业版图。“从中药到生物药,从治疗到康养,我们正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修远说。
“做企业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一直跑下去。”修涞贵的话语中透着长跑者的定力。三十年淬炼,从“做良心药”的初心坚守,到主动拥抱数智化转型的自我求变,再到全产业链生态的长远布局,这家老牌药企,以“守正”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持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