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22:44:10 股吧网页版
壹快评|守护百姓餐桌,拥抱“科技”拒绝“狠活”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何涛

  预制菜风波引发公众对食品、餐饮行业“科技与狠活”的集中讨论。最初矛头多指向非法添加等“狠活”,后来逐渐演变为对食品工业中一切“科技”应用的质疑。笔者认为,这是“把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的想法,实属反应过度。食品、餐饮行业的科技研发与应用,许多是有价值和必要的,应该理性看待,而不是不加分辨地排斥。

  在民间语境中,食品、餐饮领域的“科技”通常指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科学技术,如超高压杀菌、真空冷冻干燥、膜分离技术、无菌包装等,旨在提升食品的安全、品质与生产效率。比较常见的有液态奶的利乐包装、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它们都是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例证。

  “狠活”主要指那些以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甚至掩盖劣质为目的,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等的行为。如滥用防腐剂、工业明胶,甚至违法使用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等。这些行为纯粹出于逐利目的,视法律与消费者健康为无物。

  基于二者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我们必须采取泾渭分明的态度。“狠活”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冲击正常市场秩序,无疑必须严厉打击,坚决禁止。“科技”则是食品工业进步的引擎,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更是提高食品供应能力的关键,显然应该积极拥抱,善加利用。

  试想,若无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与配送,短时集中的大需求量餐饮供应,就很难做到安全、平价与快速兼顾;若无先进的保鲜及冷链运输技术,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们,就基本无法品尝到新鲜的岭南荔枝、渤海鲍鱼。先进的食品、餐饮科技和工业化生产模式对食用者无害,还能解决特定痛点,就没有理由阻止。

  以处于舆论旋涡的预制菜为例,它鲜明体现了餐饮行业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现实必要性。在现代生活节奏下,要求所有餐饮完全“现炒现制”,不仅面临安全卫生管控的难度,其高昂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更将推升最终售价,使得外出就餐或便捷饮食成为多数人难以负担的奢侈。预制菜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在增强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成本,让更多人得以享受便捷、多元的餐饮体验,可取之处彰显无遗。

  对消费者而言,预制菜满足了安全、速度与价格的需求,就可能需要让渡一些口感乃至营养的需求。这本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同样需要以更先进的科技去解决,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既要又要”。至于保证预制菜品质和维护消费者知情权,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此不作讨论。

  科技的恩惠早已渗入我们食物的源头。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科技进步是保障供给的根本力量。无论农药、化肥的普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发明,还是现代食品加工技艺的改进,都为丰富人类餐桌、改善营养结构以及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不应被妖魔化。城市餐饮标准化、工业化就算不是长远趋势,至少也是当下选择。对于食品、餐饮行业的科技应用,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在理性接纳的基础上,推动它向更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应构筑起严密的防火墙:在消费端,加强科普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在供应端,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全过程监管,让违法害人的伪“科技”、真“狠活”无处遁形。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