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银河基金投研团队表示,将关注科技板块三大细分方向的机会:一是海外AI产业链,代表性的细分赛道有半导体原始设计制造商、光模块、印制电路板及上游、液冷电源等;二是国产AI;三是半导体板块的细分领域,如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等
好的投资,必然与时代同行。
今年以来,随着AI应用加速迭代,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然而,机器人、AI芯片、光通信等细分板块机遇变化频繁,对投资人的产业洞察与研究深度提出了挑战。
深耕科技领域多年的银河基金团队,以出色的中长期业绩证明,科技投资是一场“长坡厚雪”的耐力赛,扎实的投研能力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根基,而投资者的信任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科技银河”逐渐成形
银河基金旗下多只科技主题基金近一年业绩亮眼。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8月23日至2025年8月22日,银河创新混合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108.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8.14%;银河智联混合A达50.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6.57%。
从产品持仓来看,2025年基金中期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银河创新混合持有电子、计算机行业占比超94%;银河智联混合持有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占比超89%,且回顾过去两年基金持仓,能够发现这种风格长期稳定不偏移,可以说是“纯正”的科技主题基金。
“立足当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拥抱科技投资。我们相信,将诞生一批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级科技企业。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的责任是发现并维护这些科技公司的价值,与其共同成长。”银河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郑巍山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除了郑巍山和他管理的银河创新混合、银河智联混合等产品,银河基金旗下还有高鹏这种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银河科技成长混合发起式致力于捕捉新兴科技发展机遇;金烨管理的银河新材料股票发起式则深入挖掘“硬核材料”。多元化的投资视角,共同搭建起一个多层次的科技投资平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寻找并陪伴有潜力、有未来的科技企业成长。
高效协同铸就投资“护城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银河基金在科技投资方面取得的业绩绝非偶然,离不开专业高效的团队配合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
深度研究是银河基金科技投研团队最有力的武器。银河基金研究部总监王丝语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2024年6月,银河基金便开启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研究探索,并形成相关报告。此外,银河基金还陆续推出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AI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前沿研究报告。
深度的研究离不开团队协同。郑巍山介绍,银河基金已构建起可积累、可进化、可迭代的投研体系,通过“周度行业研讨+月度策略会”的双层会议机制,全面锻炼研究员在宏观政策解读、产业趋势研判等方面的中观思维能力。银河基金投研团队还打磨出一套“产业显微镜”式的研究方法,通过“技术迭代路径+供应链验证+企业家精神”的三维模型,紧密跟踪全球科技产业趋势、产业链动态及企业基本面变化,力求穿透行业波动,捕捉长期投资机遇。
聚焦科技投资三大主线
科技的热度仍在持续。展望未来,银河基金投研团队表示,将关注三大细分方向的机会:
一是海外AI产业链,代表性的细分赛道有半导体原始设计制造商、光模块、印制电路板及上游、液冷电源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表现均较为亮眼。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海外AI公司在未来一个季度依旧维持较为强劲的需求;8月推出的GPT-5,核心在于降低幻觉率和提升商业投资回报率,利好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公司。
二是国产AI。7月以来,供给端各个环节都出现预期改善和实质改善,AI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升级,叠加自主化的战略推动,有望拉动相关环节实现较快增长。
三是半导体板块的细分领域,如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等。郑巍山表示,从未来端侧景气度来看,一些公司的表现值得期待。
“我们团队力求看清产业趋势,自下而上选股,用数据修正投资逻辑。我们不追求速胜,不偏爱黑马,希望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公司,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郑巍山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