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动方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规模扩张、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韧性提升指明方向。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应紧扣《行动方案》要求,立足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投入高、产业链长、科创属性强”的产业特点,从破解企业融资痛点、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化全周期服务等维度精准施策,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升级服务模式、搭建对接平台,为行业稳增长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
创新产品破痛点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目前,银行业正积极探索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路径。
“多亏了‘科创信用贷’,我们才能快速拿到2000万元资金,既保障了高端PCB板订单交付,又推进了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江西龙南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悉,该企业是当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代表企业,此前因原材料采购资金缺口陷入困境,邮储银行江西龙南市支行针对其“轻资产、重研发”特性,以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为核心评估要素,量身定制“科创信用贷”方案,仅一周便完成贷款投放,助力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53%。
江西龙南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只是银行业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当前,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高、抵押物不足等痛点,银行业相继推出“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其中,兴业银行龙岩分行结合省级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性贷款+专项补贴”的综合融资方案,为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9500万元低成本贷款,助力其实现技术突破。
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需求,跨境金融服务也在持续升级。建设银行遂宁分行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探索“信用贷款+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方案。该服务方案以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单为依托,通过应收账款买断方式,将“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金”,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加速资金周转,顺利拓展东南亚市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针对不同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精准画像,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快构建与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内在特征相一致的授信审批模式;二是重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建立“投资+贷款”联动的顶层设计,强化与股权投资子公司以及外部机构的协作,积极探索直接投资、合作投资、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支持。
多维服务强协同
夯实产业发展支撑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层面,银行业以供应链金融为纽带,打通上下游资金循环堵点,通过创新产品为核心企业纾困,同时也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注入发展动能。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专注电源管理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攀升,企业扩张产能面临资金压力。2024年初,邮储银行广东惠州市分行针对其轻资产运营特性,运用“科创信用贷”,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迅速为该公司提供3年期1100万元资金,助力企业发展。
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短期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科创贷”支持相关项目投产运营;中长期服务依托“U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100多家中小供应商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一体化综合服务。
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银行业还通过深入调研与平台搭建,构建高效银企对接体系。比如,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聚焦石家庄市鹿泉区——这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承载地,组建专业团队实地走访当地现代通信、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研发投入、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环节的资金需求。当得知某新能源相关电子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面临采购资金压力时,该分行迅速响应,协助企业申请优惠利率,一周内完成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有效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同时,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还联合鹿泉区政府及相关部门,2024年累计举办银企对接会、金融沙龙超28场,为40余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授信服务,授信总额达2.45亿元,占全区新增科技金融总量的20%;通过当地政府融媒体平台推广“电子信息产业贷”专属方案,已为石家庄步沐电子有限公司、石家庄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部分银行还上线电子信息企业专属线上服务平台,企业可24小时提交融资需求,银行后台专人实时响应,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对接模式。
除融资支持外,银行业还延伸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针对企业“走出去”需求,银行业整合跨境结算、外汇避险、境外融资等服务,部分银行依托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为企业境外投资、技术并购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范若滢认为,当前银行业的服务应从“单点融资支持”向“全链条生态服务”升级:一是主动深入产业一线,提高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风险识别能力;三是强化与政府、投资机构、中介组织等的合作,有效破解金融服务中“技术难看懂、产业前景难判断、风险难识别、企业价值难评估、风险难缓释”等痛点。
未来,银行业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为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保障,助力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