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专门设置了中医药主题活动,数十家中医药代表性机构参展,覆盖全产业链。当千年岐黄智慧遇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便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服贸会现场,体验中医药“黑科技”的观众排起了长龙。智能AI辅助中医诊断,实现“望闻问切”数字化,智能制造赋能中药配方颗粒精准提取……中医药不再局限于传统汤剂与针灸,而是融合创新科技,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这场跨界碰撞不仅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更为全球健康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数智化亮点满满
在政策支持与多方协作的共同推动下,中医药数智化转型明显提速,本届服贸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领衔,一批融合科技与传统的中医药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展区,医学实验中心汪南玥团队研发的中医仿真四诊AI机器人和儿童用中医四诊机器人备受关注。体验者可在“望闻问切”四个方面与机器人进行现场互动体验,感受人工智能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据介绍,中医四诊AI机器人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灵巧手技术、智能语音交互问诊、智能成像分析技术、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辨证论治辅助诊疗机器人。包含“智能问诊”“脉诊”“望诊”等模块。该机器人能够在智能化获取中医望、闻、问、切客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多模态客观化数据构建的“三部九候大模型”云平台,输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养生方案等专业诊疗方案,为中医远程诊疗、基层社区服务诊疗等提供辅助。
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展出的SY-3数字中医循经治疗机器人,是中科尚易历时十余年打造的中医现代化智能装备,产品基于中医经络治疗原理,与人工智能结合,利用深度学习的AI视觉系统,能够在秒内完成全身经络路径的规划提取,由双臂机器人持多物理场调理头采用高速激振、恒温热场和磁疗技术对调理经络部位、刺激强度、刺激深度及其作用时间四大关键因素精准把控,循经运行,激活人体自愈力、整体调控人体机能,解决健康问题。
由中科尚易与西苑医院联合研制的“小易智通机器人”在服贸会上展示首发,依托中医内病外治原理,结合柔性机器人、三维视觉追踪技术,机器臂持多物理因子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形成手眼脑一体化的智能体。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展区中的智慧中医诊室人头攒动。据介绍,广安门医院打造了全流程AI服务的智慧诊间。AI医生助手可提供覆盖门诊、住院、手术、查房及随访等全场景AI服务,能够理解和整合医患沟通、“望闻问切”四诊及舌脉等多模态数据,数秒内自动生成病例文书,为医生提供辨证、方剂与用药禁忌等决策辅助,并自动随访患者,助力医生减负提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此前医生住院病历填写每天平均需要3个小时,AI辅助填写后,缩短到1个小时”,展厅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广安门医院带来的“广医·岐智”大模型是首个深度融合中医诊疗逻辑、依托“算力+模型+应用”完整AI训练体系构建的中医医疗大模型。该大模型首创中医知识驱动数据治理,可解决中医术语歧义。
此外,同仁堂、春风药业等龙头企业发力,展示融合DeepSeek R1推理大模型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实现智能设备多场景服务一体化。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加快
数智化创新为中医药“走出去”注入全新动力,也推动更多产品与服务走向海外,获得国际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在同仁堂展区可以看到,已推进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在柬埔寨、越南等国家注册。其中2025年2月25日正式向柬埔寨卫生部提出安宫牛黄丸注册申请,4月提交编写完整的注册资料,8月底获得产品商标及产品名称使用许可,并即将完成国家实验室检验,进入最终评审阶段。2025年6月,同仁堂向越南卫生部传统医药局正式递交安宫牛黄丸注册材料。
在中阿建交41周年之际,《中药材鉴定图典》阿拉伯语版正式发布。该书由赵中振主编,同仁堂国药组织中东专家全程翻译审校,收录429种常用中药材信息,为阿语区药学研究、医疗人员及学术机构提供权威参考。据介绍,《中药材鉴定图典》是向阿拉伯世界推出的最全面、最权威的中医药阿文典籍,成为两国中医药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医药主题日暨第十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上,北京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法国蒋氏(JZ)药业、北京好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开展中医药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与法国—中国中医药中心签署国际会诊合作协议。
此外,《中国针灸按摩经络穴位图谱》—非洲版全球首发,该图谱是全球首次基于非洲人群的解剖特征与体质特点,系统标注经络走向与穴位定位,开创了中医药标准化输出与本土化适配的新范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儿童青少年近视》国际组织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评估规范》国际组织标准等也同步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服贸会还首创 “中医药24节气养生打卡活动”,搭建国潮特色打卡点,可体验节气产品、时令药膳、养生文创、手法演示、药丸制作。编制中英对照“北京中医药服务名录”,方便国际友人体验;“养生堂本草会客厅” 直播间邀专家与企业领袖共话养生。
通过政策引领、标准输出、产业联动,中医药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健康治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