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2日电 10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经社数研中心”)举办的新华数字经济沙龙·2025年秋季研讨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做好中期评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叠加倍增效应”主题建言献策。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数字”)绿色低碳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苗海涛表示,数据已成为驱动钢铁行业从传统高耗能模式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转型的核心引擎,在碳管理、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协同等领域正释放显著价值。
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河钢数字牵头的“基于智能数采的碳中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获得了绿色低碳赛道的“技术创新奖”。据苗海涛介绍,河钢数字是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旗下专注数字化转型的一级子公司。一直以来,河钢集团将“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 融入到核心价值理念,并于2022 年推出“6+2”技术路线图(即“铁素资源优化”“流程优化重构”“系统能效提升”等六大降碳技术路径,以及推进建设全过程碳排放核算管控平台、产品LCA管理平台等两大管理平台),不断推动由“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转变。
据苗海涛介绍,河钢数字在业内率先发布了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基于国家级WeShyper(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河钢集团钢铁制造流程自主研发,服务企业节能减碳战略决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的量化工具和平台支撑。
“作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威赛博平台已实现 53 万台设备连接,部署3000余个工业APP和3400多个工业机理模型,具备强大的物联网数据接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决策能力,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苗海涛表示,在绿色低碳赛道,结合“基于智能数采的碳中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来看,数据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通过数据能够为企业勾勒精准碳画像,通过 5G、物联网等技术采集生产、能源等海量数据,清晰掌握企业当前问题现状,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其二,推动流程优化,利用算法模型对海量数据深度分析,预测能耗与碳排放趋势等,支撑企业精准布局降碳优化策略;
其三,促进产业协同,依托碳数据搭建产业级碳管理平台,既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碳数据壁垒,又能实现全链条排放溯源与优化,达成 “供 - 产 - 销” 全环节绿色高效运转。
谈及行业面临的挑战,苗海涛认为,当前数据要素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仍存在国家级碳足迹数据库尚未完善、供应链数据获取存在壁垒、数据质量与透明度不足影响国际互认等诸多堵点。
为此,他建议完善碳足迹数据体系建设,明确国家层面的数据收集标准与责任主体;设置政策过渡期,参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试点示范逐步推广相关政策;强化数据质量监管,构建分级管理与追溯机制,提升数据的可信度与国际认可度。苗海涛认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深度赋能,只有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才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华数字经济沙龙”系列研讨活动旨在搭建高端智库交流平台,与业界人士共同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前沿、创新实践、典型经验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头脑风暴”,集智聚力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期沙龙秋季研讨上,中经社数研中心正式上线“数据之声”信息发布栏目,该栏目将聚焦数字经济政策宣传阐释、地方数据工作生动实践总结、数字企业优秀案例剖析,致力打造观察数据工作的重要信息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