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命题,中泰期货、东吴期货、永安期货等期货公司以科技筑牢发展之基,打造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数字动力引擎”。
技术筑基:为“稳中求进”装上安全阀
“稳”是底线,“进”是方向。期货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以金融科技破局。
“东吴期货始终将‘稳’字置于信息技术工作的首位,将基础技术保障作为核心要务,致力于为客户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基础交易环境。”东吴期货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钱正刚表示,公司最新打造的“东吴期货”App已完成全面升级,结合智能投研平台与大数据分析系统,使公司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事实上,技术创新与风控、效率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永安期货首席信息官周伟明表示,通过基于技术创新的业务重塑和流程再造,大多数时候公司的业务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永安期货从期现业务的“数字化互联”到私募基金业务的“三方电子签约”,从智能化产业链研究的“源点投研平台”到内部各类流程的“RPA自动化作业”,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业务风险和操作风险。
周伟明表示,创新并不等于冒进。他举例说,AI大模型技术在客户服务上的应用,即便效果很好,也可能隐藏不可控的风险,“所以我们会把AI大模型的能力前置,同时辅助人工审核,稳定一项上线一项,确保新的技术应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不削弱风控能力,切实响应监管要求,促进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平衡风控与效率方面,中泰期货则始终将技术创新优先服务公司内部,提升服务客户效率,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服务,确保技术创新合规可控。
据中泰期货金融科技管理总部总经理康明涛介绍,中泰期货通过RPA机器人、大模型等金融科技手段,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能力。目前,中泰期货已部署270余条RPA流程,覆盖信息系统运维与业务流程自动化;大模型技术则多应用于智能问答、电话回访审核等场景,并同步推进研报质量分析功能开发。
在安全保障方面,中泰期货通过引入日志管理平台、威胁感知系统及统一监控平台,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安全闭环。此外,已上线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经纪业务、自有资金管理、场外业务等关键指标,辅助相关业务。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三家期货公司均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各项信息技术要求进行技术维护和更新。以东吴期货为例,其依据郑商所六期接口规范,高效完成恒生UF2.0、CTP等柜台系统及文华、澎博等6套中继系统的升级,并在郑商所技术中心机房部署新做市系统,满足子公司业务需求。科技创新方面,东吴期货成功申报郑商所《基于AIGC的智能运维助手研究》课题,探索生成式大模型在智能运维领域的应用,推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落地。
行情大考:特殊行情成为技术“试金石”
今年7月,在宏观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国内期货市场交易量激增,对交易系统的稳定性与峰值承载能力形成了全方位考验。这场行情测试,成为检验期货公司技术成色的“试金石”。
在应对特殊行情方面,中泰期货系统构建起“事前预演、事中调度、智能风控”三位一体机制。具体来看,通过压力测试系统模拟极端交易场景,评估行情交易系统承载能力,提前储备弹性计算资源。当行情发生时,通过实时监控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等十多项核心指标,及时评估行情交易系统性能、容量和压力,扩容信息系统资源,保障交易处理能力。
据钱正刚介绍,东吴期货历来高度重视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按计划组织并完成各项应急演练,尤其注重提升灾备系统切换操作的熟练度与效率。根据演练结果及系统变更情况,及时修订应急处置流程,同时会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评估并优化应急预案及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特殊行情下的系统韧性,从来不是临阵磨枪的应急成果,而是源于日常的深耕细作。永安期货在系统运维中,对每一处细微异常都坚持‘挖根溯源’,穿透至底层算法逻辑与架构设计层面进行深度复盘。通过建立‘问题—溯源—优化—验证’的闭环机制,将千万次小迭代积累为系统的核心抗压能力。”周伟明说。
记者在多家期货公司走访时了解到,当前技术人才缺口仍然是期货行业技术投入最大的痛点。
“期货行业的技术发展迅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然而,此类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招聘难度较大。同时,留住优秀技术人才也面临挑战。行业竞争激烈,其他金融领域甚至互联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争夺,使得我们在人才引入和激励方面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周伟明说。
此外,钱正刚表示,行业技术发展掣肘还在于系统兼容性方面。他解释说,东吴期货主席系统是恒生UF2.0系统,次席系统有CTP、易盛等多套系统。目前,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尚未完全实现打通,例如:客户使用次席系统交易时,需额外开通次席权限并切换主席站点后方能进行银期转账。
“技术投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第三方服务外采等,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信息技术投入逐步增大,给期货公司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另外,金融科技的投入往往有一定的产出滞后性,投入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沉淀才能展现。”康明涛表示。
面向未来,上述三家期货公司均表示,将坚持创新,以金融科技持续赋能业务发展。
东吴期货总经理施伟表示,未来公司仍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深化业务变革。根据规划,东吴期货将采用统一规划、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策略,借鉴东吴证券的经验,整合行业云及第三方数据资源,构建可扩展的技术架构。通过AI大模型深度赋能业务、服务与管理三大领域,重点提升差异化市场竞争力、精细化成本管控能力及敏捷化服务响应能力。
周伟明表示,在数字化运营领域,永安期货将进一步深化各业务板块的数据治理,分阶段构建全链路数据整合与应用体系,深化数据的场景化应用,针对客户服务、风控监测等核心业务场景,将数据资产利用率提升100%、数据跨部门共享效率提升50%。
“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业务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用于大模型建设。后续,公司大模型智能应用将重点推进‘算力设备+应用开发一体化平台+自主研发+厂商技术咨询共建’的技术路线。在量化大模型场景方面,将建立提质增效评估体系,通过对比智能服务上线前后业务条线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量化技术应用成效。”康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