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张佳琳)记者近日从厦门国际银行获悉,2025年上半年,厦门国际银行在“华侨金融+跨境金融”双轮驱动下,深化“五篇大文章+产业专业化”协同发展,表现出“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战略定力和发展韧性。截至2025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9%;净利润同比增长近6%,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超过30%。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该行2025年以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稳定正增长,显示出其通过差异化特色有效应对周期波动的积极趋势。
面对LPR持续下行、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厦门国际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采取“控风险、增营收、降成本”策略,通过“资产负债双轮驱动”的结构性优化,实现了盈利水平稳步提升。据介绍,今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持续推动综合账户体系建设、有序落实降成本策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等多措并举,力促营收结构更趋均衡,展现出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质效,并为未来盈利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据悉,2025年,厦门国际银行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产业专业化”进入3.0阶段。上半年,该行新增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赛道,推进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2025年上半年,该行围绕53条产业专业化细分赛道累计投放贷款接近760亿元,产业专业化领域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在2025年上半年所有新客贷款投放中占比过半,展现其在产业深耕方面的成效,以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厦门国际银行推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两链两客”融合,以“链e融”和“跨行再保理”为核心,以“动产融资”和“订单融资”为支点,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供应链金融余额较年初增长55%。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6月,厦门国际银行正式发布《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服务标准体系》,涵盖编制说明、体系结构和标准明细等内容,为华侨金融服务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发展确立了统一标准。上半年,该行实现华侨金融业务规模超过2200亿元,服务华侨客户数超过9万户。
锚定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厦门国际银行持续打造“商行+投行”“跨境+跨界”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累计发生额同比增幅近15%。以该行华侨金融数智服务平台“跨境e站通”为例,该平台支持跨境结算、融资、汇率管理等一站式便利化线上服务。当前,该平台业务发生额超过1900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近600亿元,为“一带一路”企业“出海”提供金融助力。
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厦门国际银行持续深化集团统一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三道防线+四重管控”的智能风控系统,推进数字化授信审批改革。截至2025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境内法人新增不良贷款同比下降24.5%,潜在风险规模有序化解压降,尤其是2023年以来新户新贷不良率0.28%,为其稳健发展筑牢风险屏障。
在科技赋能方面,该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风险数据分析、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反欺诈等重要领域。据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研发的“天眼”智能预警系统规则及模型命中率超过80%,预警信号较实质风险暴露平均提前超过8个月,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动态穿透管理。此外,该行推动反欺诈系统实时预警的精确化和智能化,上半年协助公安机关拦截疑似涉诈交易金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以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践行“金融为民”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