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以‘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的担当,进一步打通‘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堵点痛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市场动能。”9月10日,上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泊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的开场发言中如是表示。
王泊强调,对上交所以及科创板而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级,充分发挥交易所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党和国家交给科创板的重要使命。
以包容性改革破壁垒
王泊指出,科创板将“包容性”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底色,坚持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入口”,真正让好公司不会因暂未盈利错失资本市场助力。
在科创板设立之初即推出“多元上市标准”,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为科创企业开辟了针对性的上市通道。2025年新改革的“1+6”政策更是精准发力,专门搭建“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包容范畴。
“这是为技术突破型企业送上的‘及时雨’。”王泊表示,科创板让处于研发攻坚期、暂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术”的企业,不用等“盈利答卷”就能拿到“资本入场券”,努力打通硬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有关数据显示,自“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与此同时,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以适应性举措强支持
王泊表示,科创板始终紧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重整合”的发展规律,围绕不同阶段需求推出适应性改革,不断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为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量身定制了诸多“成长工具箱”,作为助力企业“强研发、聚产业”的核心抓手,让资本与科技发展节奏同频共振。
为促进解决产业整合“成本高、效率低”难题,2024年科创板推出“科八条”改革的35项举措,包括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并购重组简易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有力推动了科技型企业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板块新披露并购交易达134单,披露金额超400亿元,数量超过以往五年之和。
“这些改革不是单点发力,而是围绕科技企业‘研发攻坚—资源整合—规模扩张’的全周期需求,打造精准适配的资本工具包。”王泊指出,这样让企业既能通过再融资保障研发投入,更能借助并购重组快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人才、产能,真正实现上市后“以资本促研发、以整合强产业”。
以全链条服务促发展
“以全链条服务促发展,始终赋能科创板企业加速成长创造‘DeepSeek时刻’。”王泊表示,作为资本市场枢纽,上交所始终以把服务送到需要的地方为初心,将触角延伸到企业发展各环节,综合化、全周期陪伴科创企业从“幼苗”长成“参天树”,形成“现场办监管”“按需做培训”“主动解疑惑”的全链条服务“三板斧”。
王泊指出,这两年,科创板企业厚积薄发,成就了一个又一个“DeepSeek时刻”。例如,创新药领域,三生国健自研新药海外授权创国产纪录,推动我国创新药迈向“领跑”阵营。半导体领域,中微公司打破国外设备垄断,带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高端制造领域,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创产品,彰显中国硬科技实力。
以生态建设固根本
在王泊看来,良好的市场生态是板块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科创板始终聚焦“投融资两端协同”,既让资金“流向实处、投到硬处”,也让投资者“分享红利、获得回报”,构建企业、投资者双赢正循环。以生态建设固根本,打造投融资协调的“良性循环圈”。
在融资端,科创板首倡的“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有408家沪市公司公布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超5500亿元,14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中期分红再创新高。而“真金白银”的分红,既是对投资者的回报,更是对市场信心的提振。
在投资端,科创板着力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32条科创板指数覆盖全领域,覆盖“宽基+主题+策略”;跟踪产品规模超2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科创50ETF跻身A股第四大指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