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上海,秋意初显,黄浦江畔再现科技与金融交汇的盛景。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黄浦世博园区正式开幕,会期三天,吸引众多目光。
券商中国记者在大会首日实地探访发现,场馆内外人流如织,交流热烈。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展区包括10000平方米科技主题展和5000平方米互动科技集市,近200家创新企业齐聚一堂,集中发布超过30项前沿科技新品,展现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澎湃动能。
作为全球科技与金融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外滩大会自2020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大会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进一步凸显国际化、专业化与前沿性。数据显示,去年大会三天吸引现场观众达5.2万人,今年预计参展及参会规模将再创新高。

外滩大会现场,券商中国记者/摄
全景呈现未来图景
券商中国记者在展区看到,青龙、智元、开普勒、傅利叶、卓益得、青心意创等机器人本体企业,与帕西尼、无限工坊、爱观视觉等产业链上下游机构联合参展,系统呈现从智能本体、关键部件到系统集成的人机协作全生态。

外滩大会现场,券商中国记者/摄
大会展区规划层次分明、内容覆盖全面:“探索智能上限”板块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据与计算、安全可信等前沿技术;“深入产业实践”部分则通过AI+健康、AI+出行、AI+金融、AI+支付、AI+工农业及AI+能源等一系列高度沉浸式展区,展现技术落地和产业融合的最新成果。
此外,大会联合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四大产业展团,共同打造了全新的“机器人小镇”,汇聚40余家国内外具身智能企业,覆盖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创新协作”板块特别集结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三大亚洲金融科技中心以区域展团形式联合参展,集中展示了一批具备国际示范意义的金融科技应用。
从技术研发到金融应用
金融科技领域的成果展示也成为本届外滩大会的另一大亮点。蚂蚁数科推出企业级全栈金融智能体平台,基于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能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优化投资组合。
支付宝“AI付”也首次公开亮相,推出“AI帮你买”智能服务模式。该功能目前已接入瑞幸咖啡、斑马智行等多个消费场景,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购买咖啡、宠物粮续购、票务抢购等操作。
会议期间,支付宝数字就业团队同步发布了AI就业助手“晓叶”,依托大模型与数字人技术,有效提升企业招聘与个人求职的匹配效率和体验。
“我们希望用好AI大模型,为用户提供可用、够用、好用的普惠金融服务。”蚂蚁消费金融首席科学家康宇麟与会期间表示,AI大模型为风控科技赋予了全新能力,能够像人一样去思考。他指出,AI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三项全新能力:知识理解、碎片信息学习和知识推理。
康宇麟谈到:“我们相信,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升级,未来完全可以为每一位用户配备专属的AI信审员。”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 CEO、蚂蚁数科董事长韩歆毅与会期间首次公开谈通证经济话题时表示,通证经济的未来必须深深植根于实体经济,才能真正释放价值。
韩歆毅认为,在探索通证化之路上,通证经济价值的探索和风险的防控应放在同等位置。他强调,“合规是创新的生命线”,从探索起初,蚂蚁集团就清晰划定边界:坚决不发虚拟币,不参与任何形式炒作;专注技术基建,服务行业而非颠覆行业;力求创造新价值,而非争夺旧蛋糕。
“今天我们无论对于价值还是风险的理解可能都远远不够,仍需要持续不断地长期探索和研究,行稳致远比单纯求快求新重要得多。”韩歆毅说。
科技与金融实现共舞
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盛会之一,外滩大会以其开放、多元、前瞻性吸引全球目光。如今,外滩大会不仅成为观察全球前沿科技的窗口,也展现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的动能。

外滩大会现场,券商中国记者/摄
今年大会开幕前,美国知名科技盛会“西南偏南”(SXSW)致信外滩大会,信中称“外滩大会生动展现人与科技之间深刻而富有创意的链接,中国年轻一代展现的蓬勃活力与创造力令人振奋”。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外滩大会同期举办了多项高水准赛事,包括“人工智能硬件科创赛”“AFAC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和“2025全球AI攻防挑战赛”。赛事吸引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支战队、近2万名科技爱好者及创业者参与,其中“00后”选手占比超过50%,体现出赛事的年轻化与国际化特色。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圆桌论坛中表示:“虽然AI在创作领域已超越绝大多数人,但真正赋能实体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也是该公司宣布IPO计划后,王兴兴的首次公开亮相。
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在主旨演讲中也指出,人类数据红利正逼近极限,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潜力将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