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上涨3.1%,逼近3000点关口,CPO概念大涨超6%。
机构观点
华泰证券:大宗化工品盈利或迎改善,下游制品或率先复苏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8月末CCPI-原油价差约480,处于2012年以来30%以下分位数,全球宏观局势延续博弈致油价高位波动,且下游多数化工品进入需求淡季,致化工品价差仍处于较低水平。8月提价产品主要系供给偏紧和海外需求较好的品种,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盈利已处底部,在“反内卷”等政策引导下,供给侧有望加快调整,大宗化工品盈利或迎改善。中长期而言,伴随欧美高能耗装置退出、亚非拉地区经济增长等需求增量驱动下,出海/出口成为国内化工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行业资本开支增速自2025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供给侧加快调整下2025年下半年或迎复苏起点,成本减压及需求改善的下游环节或率先复苏。
中信证券:医药板块上涨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得益于院内相关医药产品政策改善明显,上半年医药行业在内需驱动下呈现出明确转好迹象,叠加医保局产业支持政策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医疗保险加速推动、AI产业催化赋能等医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医药创新进入兑现收获期,我们已经在2025上半年看到了医药板块开启业绩修复向好的拐点。从细分板块来看,内需回暖确定性强和创新驱动持续兑现的板块和公司表现更佳,包括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含CXO)、生物医药(Pharma和Biotech)、互联网医疗等板块,同时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医疗设备等)等板块边际好转迹象明确。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的走势还远没有结束,上涨主升浪还有望中长期持续。建议横向维度上,下半年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尤其关注业绩可以兑现的内需确定性强的板块龙头。
银河证券:糖尿病药物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新管线创新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银河证券研报称,降糖药品类创新推动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902亿美元,2030年增长至1091亿美元。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预计2025年中国降糖药市场规模1161亿元,2030年增长至1675亿元。临床指南推荐三类药物治疗糖尿病:传统口服降糖药、胰岛素、GLP-1类药物,不同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优劣势和适用人群不尽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生命周期。其中,GLP-1类药物凭借降糖、减重双适应症优势,市场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规模超500亿美元,中国2023年规模为87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33亿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庞大,各类药物目前仍由进口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新管线创新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信建投:药店行业千店千面,开启差异化发展路线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药店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人群消费习惯持续改变,头部药店积极适应相关变化,站在中长期维度来看,传统药店业态或将面临较多发展痛点,差异化转型势在必行。中国药店可能分化为专业化药店及多元化药店两类,专业化药店本质在于满足院内流出人群专业化用药需求,多元化药店本质在于满足人群日常健康需求。2025年行业有望温和恢复,可聚焦优质头部企业。转型有望催化估值提升。
国泰海通:美联储降息,资产价格如何演绎?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美联储降息会显著影响股债汇资产走势,商品走势规律不明显。权益胜率在预防式降息1个月后提升,降息后美债利率通常下行。①股票:权益资产在预防式降息期的胜率更高,纾困式降息时表现取决于基本面修复情况,其中A股走势有一定独立性。②债券:美债利率在纾困式降息时下行概率大、预防式降息后其走势不定,中债利率降息后多数下行,欧债日债无明显规律。③汇率:降息初期美元升贬不一,降息2-3个月后,衰退式降息下美元多贬、预防式降息下美元趋升,人民币相对独立。④商品:黄金预防式降息胜率更高、纾困式降息上涨弹性更大,而原油走势与降息关联不大、易受供需关系影响。
中金公司:关注泛东盟市场覆盖的消费品牌
2025年,市场对东南亚国家高度本地化产业的关注持续增强。多品类和跨区域的企业在供应链及分销协同上具备成本优势,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品牌扩张的竞争压力,并可通过并购实现更高增长。具有泛东盟市场覆盖或拓展意愿的消费品牌或更具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