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上海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30亿元,增速超过10%,显示出宠物经济持续活跃的态势。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今天联合发布了“上海宠物消费分布指数”,系统勾勒了全市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的宠物经济活跃度。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指数涵盖了包括宠物店、宠物医院、宠物摄影等16类常见的线下宠物消费业态,统计了全市共4153家宠物业态门店的分布情况,全面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宠物消费市场发展水平。

宠物经济显示“就近性”,中心城区密度更高
上海宠物消费分布指数显示,上海宠物消费市场呈现显著的“就近性”特征。中心城区的市场密度较高,无论从地均还是人均角度看,静安、黄浦、普陀和长宁均位列业态数量前四,与人口密度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静安、黄浦、普陀、长宁、虹口、徐汇和杨浦这7个中心城区,总面积仅占全市的4.6%,却集聚了全市32.4%的宠物线下消费业态。
从绝对数量来看,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拥有最多的宠物业态,这也与三个区为上海市人口大区的现状一致。
从数量来看,浦东新区的线下宠物消费业态数量最多,占全市总量的19.74%;从密度来看,静安区的线下宠物消费业态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就有7.02家;从人均分布来看,长宁区拔得头筹,每万人拥有2.87家线下宠物消费业态。
在镇与街道层面,宠物消费业态分布则相对均衡。106个镇和108个街道分别拥有2283家和1870家线下宠物消费门店。大场镇和五角场街道分别是宠物业态数量最多的镇和街道,但总体来看,各镇、街道之间的业态数量差距并不大。这种均衡状态表明,养宠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至各个社区单元。
相关行业报告还指出,宠物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养宠主力军为90后与00后,其中单身人群占比已超过已婚有孩群体。月收入在4000至15000元之间的人群贡献了超过60%的消费力,成为推动宠物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宠物消费市场新业态仍有巨大潜力
宠物消费市场正持续焕发创新活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从业态结构来看,各类宠物消费业态发展差异显著。其中,宠物店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74.81%;宠物医院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占14.74%;宠物殡葬、异宠专卖等新兴业态分别占3.76%和1.81%。
值得关注的是,宠物医院、宠物殡葬、宠物摄影等新兴板块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潜力。据指数发布方统计,宠物医院的人均消费达384.53元,宠物摄影更是高达782.93元。宠物殡葬作为一项新兴服务,人均消费也达到816.24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消费评价维度看,当前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宠物店和宠物医疗两类刚需高频服务上。这两类业态与养宠人群的日常接触最为密切,也最受关注。区域评价方面,杨浦区的宠物店服务口碑最佳,而静安区的宠物医疗获得了最高评价。
“宠物友好”也逐渐成为全上海的共识。今年4月,全市公布了46家宠物友好公园名单,其中奉贤区数量最多,共有14处入选。8月,亚洲宠物展与大众点评联合发起“上海宠物友好月”活动,携手全市80多家宠物友好商场、酒店、餐厅等共同参与,进一步激活宠物消费市场,推动“宠物友好”从理念走向实践,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表示,宠物经济是当下蓬勃发展的业态,因此在现阶段,要通过尽可能多的维度观察和分析,使宠物消费的“画像”更加立体、客观,从而进一步探讨未来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