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联动和优质资源下沉是破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关键。为此,“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医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倾斜,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文。该实施方案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共同起草,在8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均、能力不强、保障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对该实施方案的解读文件中提到。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相应部署。而根据该实施方案,面向“十五五”,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仍将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力争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持续提高”“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方案还围绕体系完善、服务优化、加强疾控和中医强基工作和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2项重点任务。多项能够具体量化的工作被给出了明确的进度目标。
具体来看,为加强基层多病共防和多病共管能力,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系统连续服务;到2030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以上。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随访管理。
长期以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对象通常是乡镇镇卫生院、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实施方案此次明确表态:引导规范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并推动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提出了系列量化指标:到2030年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县区普遍具备开展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比例保持在95%以上;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动态调整乡村两级用药品种,适应群众需求。
基层医防融合能力也将强化。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在紧密型医联体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推动医联体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成员单位纳入传染病监测网络,到2030年将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
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需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补齐基层“硬件”短板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推广放射、心电、病理等医学影像和图形智能辅助诊断应用,探索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层应用,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决策支持;鼓励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医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和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该实施方案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等维度,提出健全基层发展激励机制的系列做法。
近年来,我国已在探索基层“多渠道收入机制”上取得一定进展。比如,国家医保局持续推动医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倾斜。8月底官方披露数据显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报销比例普遍拉开5-10个百分点。在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方面,2023年,全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超过1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5%。
此次实施方案对于医保改革着墨颇多。比如,按程序动态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遴选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病种,推进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付”,完善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差别化支付政策,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促进分级诊疗;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改革,根据实施方案,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支持县域医共体持续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保基本、保重点、保运行。
财政投入力度也有望加大。实施方案强调,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责任,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