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注过各种衣物上的标签,你也许对莱卡®(LYCRA®)这个标识不会陌生。
作为一家B2B的纤维公司,莱卡®如今已成为弹性的代名词,也成为人们衣服上最活跃的元素,从自行车服到泳衣,牛仔到针织袜,运动鞋到西服,甚至高级时装等等,莱卡®的身影无处不在。
莱卡公司首席商务官(CCO)Nicolas Banyols近日来到中国参加上海举行的秋冬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虽然目前全球贸易摩擦频发,但他依旧对中国的纺织制造市场持乐观的态度。
“莱卡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生产基地,比如美国、墨西哥、巴西、欧洲、新加坡和中国。所以看起来,我们似乎可以在不同地区就地供货。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真正取代中国。” Nicolas Banyols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并不是因为身在中国才这样说,而是事实如此——无论是产能规模、供应链配套、知识技术还是熟练劳动力,都没有其他国家可以达到中国这样的水平。因此,大规模将产能转移出中国几乎不可能,最多只是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危地马拉等地,但这仍然是有限和边缘性的。”
在他看来,真正的影响不在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而在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过去几个月,许多西方品牌都陷入观望,延迟下单或缩减订单量,因为他们无法预测未来几个月关税政策是否会带来通胀,从而影响下一季消费者的购买力。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中国,而且波及所有的采购地区,甚至包括西方本土。整个产业链都在犹豫:下一季应该下多少订单?规模该如何控制?”他向记者表示,“我认为关税造成的并不是结构性的直接影响,更多的是间接地影响到整个采购链条和价值链参与者的预期和信心。”
此外,他也谈到行业里的一些变化和趋势。Nicolas Banyols表示,过去十年里,整个氨纶纤维市场都在经历商业化的发展和竞争加剧,许多品牌都在推出相似的产品,并试图通过低价取胜。“但这不是莱卡公司的方向,我们不希望通过同质化和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而是希望不断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
Nicolas Banyols 还注意到像 Nike、Lululemon 这样的品牌正在积极发展自研面料能力。他表示,这对莱卡公司来说并不是挑战,而是机会。“作为法国人,我喜欢用美食来打比方。纤维就像食材:再好的原料,如果缺乏配合,也难以做出美味的菜肴;但当优秀的厨师和优质的食材结合在一起时,就能成就一道佳肴。”他强调,这正如莱卡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关系——彼此发挥所长,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匹配需求的产品。
莱卡公司曾与中国发生深度关联。2017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山东如意集团宣布从美国聚合物及纤维供应商英威达(Invista)手中收购其服饰和高级纺织品业务。新公司被命名为美国莱卡公司,如意集团成为莱卡公司的控股股东。但最终,由于如意集团本身资金的问题,失去了莱卡公司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