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的规模和质量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关键,而先进存力作为数据核心底座,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日,以“深化先进数据存力应用,激活AI时代数据价值”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先进数据存力分论坛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存储、计算、运载协同部署,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数据生产量快速增长与存储资源扩充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依然突出,数据“应存未存”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先进存力中心应运而生。其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破题关键。
国产存力实现三级突破
“存储产业是技术和应用快速迭代创新的战略性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说。
2025中国算力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存力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存力规模达1680艾字节(EB)。存力建设迈向协同升级新阶段,呈现出区域梯次布局、单机架密度提升、闪存渗透率提高三大特征。
根据该报告,截至今年3月底,在存力规模的区域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占比55%,中部增长39%,西部地区增长63%。在先进存力应用方面,全国外置闪存占比超过28%,金融、制造、互联网三个行业渗透率超45%。
“值得一提的是,存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国产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实现三级突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总工程师郭亮解释说,上游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光存储实现单盘拍字节(PB)级、寿命可达40年;中游方面,华为、曙光、浪潮等企业完成从固态硬盘控制器、分布式存储系统到整机的垂直整合,国产存储产品连续多年在全球评估体系中蝉联榜首;下游方面,金融、医疗、能源三大行业的国产化存储应用方案已覆盖核心应用场景,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体系。
《2025存力发展报告》提到,先进存力正成为支撑金融、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构建金融安全合规体系、搭建运营商云网融合弹性底座、保障医疗关键场景零中断、支撑能源系统智能化转型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华为公司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肖德刚同样认为,先进存力已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AI行业化落地的核心。先进存力中心通过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汇聚与安全存储,为优化数据资源配置、避免高价值数据流失提供重要支撑。
接续“聚数、治数、用数”断点
2024年,我国数据规模达41.06泽字节(ZB),但存储总量仅为2.09ZB,数据留存率由2023年的2.89%降至2.80%。
“随着AI技术爆发式发展,数据增速加快,EB级数据规模成为常态。”肖德刚举例说,在数据依存度很高的智能驾驶行业,如果企业数据未达到EB级,那很有可能在这个赛道中逐渐被淘汰。在气象领域,2020—2024年,气象预测新增数据规模高达22EB。
与此同时,大模型训练需要海量多模态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随时被访问,历史数据价值逐渐凸显。
肖德刚说,数据基础设施是AI行业化落地的基石,既要支撑语料库与知识库协同共建,又要保障数据可信流通、随时可用,而当前存储体系在“聚数、治数、用数”全流程中存在断点。对此,各主体应有侧重地建设先进存力。例如,城市可布局先进存力中心,行业可建设语料库,企业则应发力AI数据湖,以驱动先进存力发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肖德刚进一步解释,先进存力中心是集先进存储设备、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安全防护等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数据治理、开发流通等功能,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绿色低碳等特征。它能提供数据托管、治理、供给与流通、开发与加工等服务能力,可为算力中心、大模型及数据交易提供高质量、高可信、高可用的数据供给。
语料库指用于AI模型训练的大规模数据集合。行业可通过数据交换空间建设语料库,实现安全用数。AI数据湖则能实现多源多模态数据统一归集。企业可通过AI全流程工具链建设AI数据湖,实现高效治数。
需加强存算运协同发展
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华为数据存储、科大讯飞、浪潮、曙光、沐曦、清微智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先进存力AI推理工作组”。
“希望依托工作组和更多产业伙伴,一起推进AI存储产业发展的更多顶层规划,建设算力、存力先进基础设施,推动存算协同、存用结合,更好发挥我国的数据资源优势。”郭亮说。
在加强存算运协同方面,赵策建议,结合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在提升算力规模的同时,引导合理配置存储与算力的比例,强化存储与计算、网络的融合设计,协同发展,构建先进、安全、绿色、易用的存储体系。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根基,聚焦高端存储芯片、分布式存储系统、存算一体架构等产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突破瓶颈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王晓丽同样提出,要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技术层面,应广泛联合科研院所、高校、领军企业攻关存储技术的瓶颈,加强存储全产业链的产学研协同,健全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应用层面,需加快推动存力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中的应用创新,开发高性能产品,推广最佳应用实践,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应用创新。
生态建设是存力产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赵策建议,坚持融合创新,繁荣应用生态,积极构建先进存储应用生态,推动先进存储在工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