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期协公布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8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约为8.39亿手,成交额约为65.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8%和21.38%。1—8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为59.74亿手,累计成交额约为47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4%和22.85%。8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下降5.82%。
从各家期货交易所的成交情况看,上期所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9.88%和32.39%,上期能源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4.59%和23.17%,郑商所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5.65%和11.15%,大商所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4.32%和33.8%,中金所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8.37%和77.03%,广期所8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43.05%和366.82%。
其中,按照成交额统计,位列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黄金期货、白银期货、原油期货,郑商所的纯碱期货、玻璃期货、菜籽油期货,大商所的焦煤期货、棕榈油期货、豆粕期货,广期所的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工业硅期货。
中金所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
8月国内期货市场整体呈现成交活跃、品种分化的特点。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期货市场成交情况与当前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强化”特征密切相关。其中,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增速领跑,带动了相关期货品种的交易需求,贵金属、新能源金属等品种交易活跃。
“以新能源领域为例,绿色商品期货与国家‘双碳’战略密切相关,产业链企业入场参与套期保值,期货公司也加大对新能源产业企业的培训与推广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新能源企业巩固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王骏表示,产业“新兴强、传统稳”的格局,是商品成交分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随着更多长期资金进入股市,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基础更为坚实,金融期货的配置与交易需求持续释放。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王骏说。
“8月大宗商品走势整体偏弱,但品种间分化显著。其中,碳酸锂、棕榈油、红枣、苹果、菜油等期货品种涨幅较大,鸡蛋、原油、玻璃、氧化铝等期货品种表现较弱。”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汪洋告诉记者,这种分化既与各品种自身的供需关系有关,也受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展望9月,汪洋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反内卷”政策预期仍是商品市场的主导因素,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反弹,建议重点关注股指期货、新能源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等板块的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