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8 06:13:49 股吧网页版
郑州都市圈:软硬联通协同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2023年,郑州都市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晋级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近年来,郑州都市圈建设不断提速,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交通、产业等6个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已通水;郑州、开封、新乡“同城通办”事项达200个……

  截至2025年5月,在国家已批复的17个都市圈中,郑州都市圈面积居第7位,常住人口居第4位,经济总量居第10位,为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强劲动力。

  保障要素流动

  郑州都市圈主要包括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新乡市市辖区、新乡县、获嘉县和原阳县,焦作市市辖区、修武县、温县和武陟县,洛阳市偃师区,平顶山市郏县,漯河市临颍县等。都市圈覆盖面积广,只有路相通才能心相连、业共兴。《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郑州都市圈以郑州市为核心,辐射带动1小时通勤圈内的周边市和县(市、区)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让圈内城市联系更紧、活力更强。

  郑(州)开(封)城际铁路线,串联出“双城一家”的幸福轨迹。“要是以前,根本不敢想能在郑州工作、开封生活。”在郑州工作的刘建伟告诉记者,以前在郑州工作,自己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开封老家。郑开城际铁路开通后,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自己便搬回开封,每天清晨乘坐最早一班城际列车前往郑州上班,傍晚返回开封陪伴家人,开启了“工作在郑州、生活在开封”的“双城模式”。

  郑(州)焦(作)城际铁路,成为助推城市转型发展的提速器。全长77.8公里的郑焦城铁,大大缩短了两地车程,不仅成为焦作这座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旅游城市的关键助推器,也在中原大地镌刻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印记。

  郑(州)许(昌)市域铁路线,助力“郑许一体化”跑出“加速度”。2023年12月开通的郑许市域铁路,目前客运量已达1858万人次,日均运送乘客达3.8万人次。在市民眼中,郑许线更是一条流动的“经济带”,它串联起13个产业园区,并带动两地文旅交流。郑州市民张建国告诉记者,以前去许昌比较麻烦,“现在郑许市域铁路线开通后,我直接就能从家门口坐地铁去许昌游曹魏古城,逛胖东来”。

  如今,郑(州)新(乡)快速路、郑辉高速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建设如火如荼,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瓶颈路”“断头路”加速打通,市域间、城乡间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坦途正在铺就。

  注重错位互补

  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

  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都市圈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占比51.5%,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全省占比57.4%。其中,郑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5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三年倍增至1129家,在都市圈中起到核心引领带动作用。记者从郑州市工信局获悉,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突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注重培育高能级制造业生态圈,引导都市圈内城市产业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开封奇瑞汽车生产基地,一辆辆新车刚下生产线便接受最后检查,随后登上集装箱货车,从开封海关发往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我们的汽车主要出口到60余个国家,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20个。”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负责人乔永表示,这得益于郑州都市圈建设以及“郑开汽车产业带”和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的开放优势。目前,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已与郑州都市圈内多家汽车配套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据了解,郑开汽车产业带已集聚10余家知名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及产品,整车年产能超200万辆,形成汽车生产基地和总装线在郑州,主要零部件生产在开封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带。

  在新乡市着力发展的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与郑州的主导产业形成互补,这也使两市的产业互嵌、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郑州与许昌间不足90公里的轴线上,布局着许港产业带。该产业带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8家,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如今,我们给郑州的汽车企业供应零部件十分便捷,公路运输成本也降低不少。”河南永荣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辉表示,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间联动合作奠定基础,公司已与宇通客车建立合作关系,时常进行技术交流,提供零部件产品,实现互利共赢。

  同样聚焦新能源领域,郑州与焦作两地发力方向有所不同——郑州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焦作则加快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同时,郑洛先进材料、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产业带、郑漯现代食品等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焦作武陟、许昌长葛、新乡获嘉等郑州周边10余个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新型显示、科技服务产业集群也在加快构建。

  加强生态共治

  艳阳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杨柳依依、鱼游浅底,湿地植物生机勃勃。2024年,河南省郑州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分阶段明确都市圈环境保护目标。《规划》提出到202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4%,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人,缺水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6%,用水总量控制在125.48亿立方米;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山水相连、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美丽都市圈。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数据显示,随着沿黄生态带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郑州黄河湿地的鸟类目前已增至283种,比5年前增加50%以上。截至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已建成骑行道76.5公里、步行道36公里,栽植乔灌木7.84万株、草花地被239.23万平方米,建设驿站23座。

  生机勃勃的廊道犹如给黄河系上了绿色飘带,不仅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深刻改变着沿黄生态环境。郑州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同比改善。今年上半年,综合指数、6项污染物及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等指标改善幅度均在5%以上。

  美丽黄河新画卷需要共绘,大河保护新乐章需要同奏。郑州充分发挥都市圈核心层引领作用,与黄河上下游、左右岸城市实施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在重点流域水生态共治方面,郑州已启动郑开同城生态同保;与洛阳、新乡、焦作、开封等地开展黄河流域共治行动;与洛阳市签订了伊洛河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确保伊洛河入黄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联合方面,郑州已与洛阳、开封、许昌、焦作、新乡等签订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与开封等黄河上下游城市组织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实现联动指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锚定新目标,“圈”向新未来。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当前,郑州都市圈已成为全省产业和创新集聚发展高地,承载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未来,郑州都市圈将围绕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文化同兴、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创新联动,进一步从“核心带动”向“圈层协同”深化,加快建设交通、产业、文化、城市、治理“五个现代化都市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