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A股市场上人工智能投资题材方兴未艾,跟踪相关领域的ETF也备受青睐,规模显著提升。不过,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成为此类ETF发展的核心。
近日,华富基金基金经理张娅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管理的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落实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指数编制——在提高调仓频率的同时,高纯度、高景气选股,以此打造出一款适配普通投资者的人工智能投资“懒人工具”。这一编制调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工智能热点频繁切换的痛点,也提升了产品的进攻“锐度”,为中小基金公司ETF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打造“懒人”AI投资工具
人工智能领域细分方向较多,且今年以来轮动节奏快,投资者想要手动跟踪较为困难,且容易错过关键行情。对此,华富基金张娅表示,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的核心定位之一,就是成为投资者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懒人工具”,即不必频繁更换手中的基金,就能最大程度跟上产业景气度的变化,保持收益“锐度”。
“我们对标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进行针对性的编制方法改造。”张娅解释称。
一方面,传统指数多采用半年度调仓,难以跟上人工智能产业快速迭代的节奏,因此张娅和团队将对标指数的调仓频率升级为季度,更及时地将景气度上升的标的纳入,并剔除景气度下滑的个股。例如,当算力领域从“概念阶段”进入“业绩落地阶段”时,指数能通过季度调仓快速提升相关公司权重,避免因调仓滞后错失主升浪行情。
另一方面,指数在选股逻辑上也进一步突出了“提纯”与“景气度优选”这两大原则。所谓提纯,即优先纳入人工智能业务营收占比高、与产业关联度强的公司,过滤掉“蹭热点”、实际AI业务贡献有限的标的,借此避免传统宽基指数中“伪AI”标的对投资收益的拖累;“景气度优选”则聚焦已实现景气落地的细分方向,比如今年表现突出的光模块、算力芯片等,同时也会动态跟踪应用端中游戏、传媒等已兑现业绩的领域,对尚未落地的概念性方向适当降低权重,以此优化指数的表现。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科技类ETF,比如聚焦创业板或科创板的人工智能ETF,其对标的指数一般受限于板块范围,配置重心相对单一。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偏重光模块,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侧重芯片,当市场的关注点在这些方向间切换时,单一细分赛道容易出现阶段性波动。”张娅进一步表示,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通过跟踪独家定制的指数,偏重聚焦在景气正在落地的子环节上,既能“覆盖全面”又能“获得弹性”,对缺乏专业研究精力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操作可以更省心。
在激烈竞争中找到合适定位
近年来,ETF数量持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头部基金公司凭借渠道资源、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型基金公司的ETF面临较大挑战,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难度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规模快速增长,这不仅是团队过去数年的坚守与迭代,更离不开对“差异化”的精准把握。“2021年前后,市场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相关方向还处于相对冷门的状态,我们的产品规模一度面临压力。”张娅回忆道,即便在行业低谷期,团队也没有放弃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跟踪与研究:一方面持续积累产业数据,不断优化指数编制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各大线上平台分享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为后续市场认知提升铺垫基础。
2023年ChatGPT掀起全球人工智能热潮后,华富基金迅速抓住这一机遇,提升产品曝光度。此后,该公司又推动独家定制的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完成升级,进一步打造优势点。Choice数据显示,近期各类跟踪人工智能领域的指数均有上涨,其中华富人工智能ETF凭借指数的差异化设计,截至9月4日,近一年回报超过112.83%。
谈及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价值,张娅认为,当前算力领域的需求持续扩张,应用端的创新案例也在不断涌现,产业景气度仍处于上行周期。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方向,将成为贯穿本轮A股市场科技领域行情的重要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