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稳步上行,私募看多又做多。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9月排排网·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25.74,连续2个月上升。与此同时,截至8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仓位超五成的私募占比进一步提高。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头部私募对A股和港股结构性行情的可持续性抱有期待,不过进攻方向有所变化。在他们看来,科技尤其是AI板块经过前期上涨存在短期估值压力,后续随着经济修复预期升温,政策效果显现,市场机会有望向传统消费、地产产业链等其他方向扩散。
股票私募积极加仓
目前,私募仓位尽显乐观。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8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相较7月底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为92.8%,比7月底提升2.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截至8月底,24.3%的私募处于满仓及加杠杆状态,仓位在八成以上(不含满仓)的私募占比为41%,比7月底提升1个百分点。
清和泉资本发布观点称,当前市场资金流入的主力或来自先知先觉的资金,即高净值客户或专业机构投资者,未来伴随着居民资金增配权益市场,外资重新配置脚步加快,A股微观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中国出口的韧性、新兴产业的亮点凸显出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底色,尤其是在“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过程中,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对科技板块看法现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对市场整体结构性机会相对乐观,但机构对科技板块的判断出现分歧。
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发表观点时坦言,光模块、服务器、PCB(印刷电路板)等AI算力板块短期或存在一定压力。
夏俊杰分析称,随着多家美国大厂资本开支上调,国内相关公司的业绩自然会水涨船高。但是对海外大厂而言,如果AI应用短期难有质的突破,相关toC(服务于个人用户)公司可能因模型能力欠缺面临渗透率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双重压力,toB(服务于企业用户)公司在AI降本红利期结束后,或许会出现折旧费用远高于减员降本收益,从而拖累当期业绩和股价表现的问题。因此,一旦海外大厂资本开支低于预期,AI算力板块的逻辑或将出现逆转。
不过,源乐晟资产发布的观点则认为,经过8月大幅度上涨之后,AI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已基本与海外同类公司拉平,但依托中国供应链的优势,AI相关公司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有进一步表现的空间。
头部私募“稳中求变”
面对AI板块波动加剧,越来越多头部私募选择“稳中求变”。
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8月以来市场行情以AI板块为主线,同时白酒、地产产业链等基本面尚未修复的行业,也在预期回暖下有所反弹。因此,我们在看好AI和创新药板块的同时,青睐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相关标的,以及安全边际较高、基本面稳定的个股。”
一位百亿级私募创始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市场风险偏好仍在上行阶段,后续科技以外板块一旦出现基本面或者成长逻辑的趋势性好转,市场结构性行情将快速扩散,从“科技一枝独秀”转为“百花齐放”。因此,公司近期在保持成长风格配置的同时,加仓了房地产、白酒等板块的龙头企业。
沪上一位知名私募合伙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趋势的自我强化都有周期性,公司旗下产品近期操作主要思路是在保持仓位不变的前提下,将一些高位资产替换成低位资产,提高组合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