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德国政府发言人科内柳斯则表示,德国将在“适当时间”决定是否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参与欧洲对乌提供“安全保障”,并强调德方将参照美国参与情况作决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26国同意提供安全保障表示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再次强调,北约部队如果出现在乌克兰,将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合法打击目标。
几个月来,英法主导的“志愿联盟”一直讨论乌克兰未来安全这一关键问题,但目前仍缺乏实质性细节。各方表态仍暴露出欧洲处于困难境地——吃不准美国、摆不平自己人,也吓不住俄罗斯。
德国不愿跟随英法派兵
马克龙4日表示,作为对乌安全保障的一部分,这些部队“将在未来(俄乌)达成停火或和平协议的框架下部署”,目的是确保“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和能力不受限制”。他没有披露这支多国部队的规模。
马克龙说,欧洲领导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美国将“在今后几天内最终确定”以何种形式支持对乌安全保障。他还说,如果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具体和谈,欧洲将同美国一道对俄实施新的制裁。
目前,法国和英国准备战后向乌克兰派兵,但德国将在“框架条件得以明确后,在适当时间”对是否派兵作出决定。所谓“框架条件”包含“美国参与的性质与范围,以及(俄乌停火)相关谈判进程的结果”。
科内柳斯说,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任何部署任务均需获得德国联邦议院授权,眼下对乌援助应首先集中在“财政、军备支持和培训乌克兰士兵”方面。默茨同时支持继续推动俄乌领导人会晤,称欧洲将“加大制裁力度”,以增加经由外交渠道解决俄乌冲突的几率。
对美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在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后,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了会晤,美国、欧洲和北约军事领导人也开会讨论了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但在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方面仍缺乏实质性细节。
欧洲的困境之一是吃不准美国的态度。部分欧洲国家认为在乌克兰部署保障部队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但美国明确拒绝派遣地面部队,并坚持欧洲应承担主导角色。对欧洲而言,美国的军事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却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在美国看来保证乌克兰安全本身是欧洲人的事。有消息称,目前欧洲人只能“通过极大的想象力从美国人的只言片语和字里行间推测出美国或许同意提供包括情报、监视、侦察、指挥控制及防空资产在内的‘战略支持手段’,且前提是欧洲各国承诺在乌部署数万军队”。
欧洲的困境之二是摆不平自己人,内部未就派兵乌克兰达成统一意见。外界尤其关注德国的“观望”态度。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本报记者表示,与英法主导的“志愿联盟”强调欧洲自主性不同,德国清醒地认识到乌克兰安全保障需要美国参与,过分自主反而会让美国有借口脱身。德国认为仅仅靠欧洲人难以真正地为乌克兰也为欧洲自身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郑春荣称,德国国内对派兵持有不同意见,有数据显示超过56%的德国人反对向乌克兰部署军队,德国政府也反复强调不愿成为参战方,因此不急于跟进,也是在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除了德国,意大利也重申不会向乌派兵,但该国愿监督停火并在国外训练乌军。波兰则表示,即便俄乌冲突结束,波兰也不会向乌派兵。
俄罗斯也要安全保障
欧洲的困境之三是吓不住俄罗斯,马克龙的派兵宣言换来了普京的强硬回应。普京5日表示,如果围绕乌克兰危机达成能够实现长期和平的协议,那么西方军队在乌领土上驻扎就“没有任何意义”。北约部队如果出现在乌克兰,将成为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他表示,若不考虑俄安全,乌安全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俄不能接受乌加入北约。俄乌都必须得到安全保障,如果达成协议,俄“将尊重并全面履行这些安全保障”。
美国罗德岛大学政治学教授佩特罗近日刊文指出,普京一贯的表态显示,欧洲追求的安全保障只是局部安全,这种短视行为只会换来俄罗斯的反弹。他认为,西方要和平解决俄乌冲突需要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为了真正且持久地终结这场冲突,美国和欧洲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保护基辅,因为俄罗斯也需要西方提供“安全保障”。“建立一个泛欧安全框架,将俄罗斯及其邻国纳入其中,而非将其中一些国家排除在外,欧洲不愿意公开讨论这一点,但这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伦敦皇家三军研究所欧洲安全专家阿诺德则表示,在无法确定美国的支持力度、欧洲内部公开分裂、俄罗斯又针锋相对的情况下,欧洲对基辅的任何安全保障都是极其脆弱的,“对欧洲人来说,没有简单轻松的出路,每一步都很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