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7 21:26:50 股吧网页版
上半年24家理财子净利156亿,“存款搬家潮”下有黑马规模增近5倍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君君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一段起伏。

  一季度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但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到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38%。

  与此同时,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屡次突破前期高点,最新收盘日报3812.51点。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这一背景下,理财公司业绩冷热不均。24家已披露上半年数据的银行理财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56.67亿元,大多数保持增长,但部分公司净利润承压。从理财余额来看,机构间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实现两位数增幅,有的则出现缩水。

  “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盈利继续呈现分化格局。记者根据已披露数据梳理发现,24家理财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56.67亿元,整体延续稳健态势。但从个体表现来看,部分机构保持高速增长,亦有公司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越发凸显。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6家公司均超过10亿元,成为行业利润的中坚力量。其中,招银理财以13.64亿元位列榜首,但较去年同期下降5.74%,显示即便是头部机构也难以完全摆脱盈利波动。尾部公司方面,仍有6家理财公司净利润不足2亿元,体量与头部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增长幅度来看,多家机构实现两位数甚至更高水平的增长。浦银理财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七成,跻身行业前列。渤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华夏理财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7.35%、28.26%、21.73%。头部阵营中,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也交出两位数增幅的成绩单,分别为22.23%、13.66%、14.42%。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当前理财公司业绩分化背后,既有宏观环境因素,也与机构策略调整密切相关。首先,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储蓄资金加速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移,带来稳定资金来源。其次,在资产端,理财公司通过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优化“固收+”策略,提升组合收益水平,提高了产品市场吸引力。最后,客户基础的不断扩大和代销网络的延伸,也推动了管理规模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机构都能分享到行业整体增长的红利。平安理财上半年净利润为7亿元,同比下滑41.28%,降幅居前。此外,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浙银理财等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对于上述公司而言,如何在市场竞争加剧与费用压力增加的双重挑战下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王蓬博进一步分析称,理财公司盈利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一方面,规模效应存在“天花板”,资产管理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行业普遍推行的管理费率下调趋势,直接压缩了收入空间。在这种背景下,资源禀赋更优、投研能力更强的头部机构将持续挤压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

  行业分化与外资崛起并行

  上半年,理财市场延续扩张态势。《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5年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达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同比增幅达到12.98%,在全市场中的占比高达89.61%。

  伴随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理财子公司之间的分化态势愈加明显,头部机构优势稳固,外资理财公司异军突起,而部分区域性机构则面临明显下滑压力。

  在资产管理规模方面,招银理财以2.46万亿元的规模继续领跑行业。招商银行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上半年理财规模阶段性波动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但二季度已出现修复迹象。

  与招银理财一同站稳“2万亿俱乐部”的还有兴银理财,值得关注的是,信银理财首次跃升2万亿元规模梯队。此外,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建信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7家机构也跻身“万亿俱乐部”。

  在增幅方面,外资理财公司成为上半年最具亮点的力量。法巴农银理财规模在6月末达到75.69亿元,同比增幅接近5倍;高盛工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的规模分别达到95.51亿元、120.78亿元,同比增幅达364%、200%。

  一位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称,外资理财子凭借差异化投研能力、全球资源与品牌优势,逐渐在国内理财市场站稳脚跟,成为行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机构面临存续规模下滑的压力。汇华理财规模同比缩水23.46个百分点,青银理财则成为唯一一家出现规模下滑的城商行理财子,截至6月末存续规模1894.80亿元,同比下降约8%。

  在普益标准研究院研究员崔盛悦看来,出现规模下降的理财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存在共性:其现金管理类产品大多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或涨势乏力。

  “2025年市场利率下行,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形成持续压制。一季度债市震荡导致理财市场整体规模短暂收缩,二季度受存款利率持续下调带动,固定收益类产品有所恢复,但部分机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仍未回到2024年底水平,加剧了整体压力。”崔盛悦认为。

  普益标准提供的数据进一步显示,截至8月末,全国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降至6.74万亿元,较去年底减少逾5000亿元;收益方面,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约为1.35%,较6月末环比继续走低。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潘姝月分析认为,理财市场分化的根源在于净值化转型下投资者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债市波动直接通过“净值下跌—赎回—被动减持”的负反馈链条冲击规模。同时,不同机构在产品结构和负债端稳定性上的差异,放大了市场波动的影响。

  “上半年,头部理财公司凭借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较强的负债渠道和对冲工具应用,缓解了市场波动的冲击。反观部分尾部机构,产品结构单一、负债不稳固,在赎回压力下陷入被动,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潘姝月指出。

  如何接住“存款搬家”的东风

  随着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储蓄意愿下降,部分资金正加速流入理财市场寻求更高收益。业内人士指出,利率下行带来的“比价效应”成为推动理财市场扩容的重要力量,预计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崔盛悦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需从产品、渠道和服务多维度发力。在产品端,可通过分层设计匹配不同客户需求:一方面推出低波稳健型产品承接存款迁移资金,降低投资门槛;另一方面在固定收益优势基础上,适度布局权益市场机会,实现“稳健打底+弹性增厚”的组合。

  潘姝月建议,理财公司要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存款替代型”与收益增强型产品,提升投研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净值波动应对机制,以增强收益稳定性。

  2025年上半年,权益市场逐步回暖,但《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仅0.07万亿元,占比仍偏低。一位大行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称,理财客群整体风险偏好有限,加之宏观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权益类资产在理财配置中的占比短期难有大幅提升。

  尽管如此,业内普遍认为权益配置价值正在上升。潘姝月补充称,理财公司可依托多资产、多策略优势,加大固收+与含权产品布局,并通过结构分层和对冲设计控制风险回撤。亦有理财公司已在上半年展开行动。例如,截至6月末,信银理财含权产品存续规模2070.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5.79亿元,占新产品比例从年初9.68%提升至9.83%。

  除权益外,黄金正成为理财公司关注的新方向。随着美元走弱及全球风险事件频发,黄金避险与对冲价值凸显。近期金价持续攀升,瑞银财富管理在8月底上调了2026年金价预测,目标区间上看3700美元/盎司。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增持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下降,均为黄金的长期支撑。

  不过,多位机构人士也提醒,短期内黄金在高位震荡,不宜盲目追高。“我们依然看好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但从当前点位看,缺乏去年底那样明确的买入信号。”一位合资理财子人士坦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