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白露(2025年9月7日),暑气渐消,正是户外运动和观赛的好时节。近年来,赛事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监测的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拉动超过3000万元。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赛事经济如何释放消费潜力?体育赛事如何与文旅、商业深度融合?未来还有哪些增长空间?本期《财经二十四节气》带你看。
01 “苏超”爆火
赛事经济点燃消费活力
白露时节,秋意初现,球场热浪仍在蔓延。自5月10日开赛至今,“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据公开报道,截至8月31日,“苏超”前十轮已举办60场赛事,149.4万人现场观战,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3.3亿人次。
数据显示,“苏超”前六轮比赛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出行、餐饮场景的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别达28.8%、19.7%。
球场里的欢呼声与城市街头的热闹景象交相辉映:8月16日常州取得“苏超”首胜后,周末抖音酒店订单同比增长17倍;“苏超”第十轮南通主场日,南通全市接待游客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41.5%。

02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
“赛事+文旅”解锁流量密码
地方足球联赛的风也越刮越猛。继“苏超”后,“赣超”(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汉超”(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省超”(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等相继开踢,延期的“川超”(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将在9月20日开赛。
不少省市借助“票根经济”,将赛事与多元消费场景紧密联动。如江西“赣超”推出“赣超专属福利”,覆盖全省11个赛区、百余个景区,将观赛行为延展为长链消费,实现赛事引流、文旅留客与消费创收的闭环。

作为继“苏超”之后最快落地的以城市为单位参赛的省级联赛,“赣超”表现尤为亮眼,从社交媒体热度可见一斑。截至9月5日,赛事话题#赣超#、#赣超联赛#在抖音播放量分别达6.1亿次、2.7亿次,带动#跟着赣超游赣州#、#跟着赣超游于都#等延伸文旅话题合计播放约1亿次,赛事正成为展示地方文旅的新契机。
8月31日晚“赣超”赣州对阵吉安,现场4万余名观众合唱《十送红军》,相关视频迅速走红。当地文旅账号发布视频抖音获赞超28万,话题#赣超联赛万人合唱十送红军#登上抖音热榜。评论区中“红军”“红歌”“赣军”等关键词频频出现,赛事热情与红色文化同频,也吸引着人们了解江西。各地深挖本土文化,让赛事成为擦亮城市IP的鲜活名片。
03 热度之外
赛事经济如何打好“下半场”?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达1.49万亿元。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的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7%。体育消费潜力巨大,赛事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如今,体育越来越接地气,赛事逐渐融入百姓日常。降低参赛门槛、让“草根”登场、把地方特产搬上赛场等,都赋予赛事更鲜明的地域标签和情感共鸣。赛事不只是专业运动员的舞台,也是全民文化盛会。
以群众参与度最高的赛事品类之一马拉松为例,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超300场,参赛规模超320万人次。无锡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报名人数均超过40万。经济效应同样可观,无锡马拉松期间,42.6万观众和跑者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周边产业效益达5.05亿元,同比增长78.2%。
2025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广州市、深圳市等30个城市入选。“苏超”的爆火既为各地提供了示范,也激发更多城市发力赛事经济。而要让赛事真正长红,各地“抄作业”的同时,更需要结合自身城市资源禀赋,优化赛制、规划路线、提升现场体验,真正让大众爱上并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