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6 22:45:50 股吧网页版
中办、国办首次发文指导!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央视财经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这是中国首份中央层面关于碳市场规划的顶层设计文件。

  两办史上首次发文指导碳市场建设,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期《对话》节目邀请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重点排放行业代表、交易所和注册机构代表,就碳市场建设新政进行权威解读。通过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深度对话,解析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探讨中国碳市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价值。

  他们分别是:

  夏应显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王于猛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严航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朱平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对话嘉宾:

  尹俊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赖晓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

  王乃祥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

  张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

碳市场是什么?

建设碳市场核心意义何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碳市场是国际通行的碳减排政策工具,目前在全球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相应的碳市场。中国的碳市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强制碳市场。国家给相应的控排企业发放配额,给工厂的排放封了一个顶。另外一个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顾名思义是自愿性质的市场,来激励和调动全社会更多地参与减排工作。”

  “配额”是碳市场建设中的关键概念。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俊将其形容为“环境粮票”,他解释:“以前的粮票是按照人数来发放,如果吃超了,这个月要么饿肚子,要么要用额外的成本去购买。政府发放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的排放控制得比较好,有结余,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反过来,如果企业的技术减排、碳资产管理做得不好,把环境粮票用超了,就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去购买。”他强调,碳市场目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企业减排,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一刀切地关停存在问题的企业。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整个进展比较可喜”,强制碳市场的交易量达到6.7亿吨,交易额460亿元人民币;自愿碳市场已登记减排26个项目,减排量950万吨。与欧盟、英国等碳市场相比,中国的碳市场起步更晚、情况更复杂,但建设至今取得的成绩超出了国际同行的预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补充,欧盟碳市场更像一个碳金融市场,90%以上的交易是期货衍生品。而中国碳市场是现货市场,主要目的还是服务控排企业,促进减排,与前者有明显不同。

刚性约束与成本重构下

企业如何破局?

  电力行业首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严航回忆,企业内部最难以适应的是碳减排、碳履约变成一个刚性的约束。“开始的时候大家很矛盾,投入几千万元、几亿元来做技术改造,有的时候是想不通的。但通过大家的实践,慢慢感觉到碳资产管得好,实际上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国家电力下属的一家江西发电企业为例,它原来的能耗远高于排放基准值。通过对机组进行通流改造,即对汽轮机的叶片、气缸等进行升级,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运作功率,改造完第二年碳履约成本就降了1000万元,同时燃料成本也有所下降。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于猛介绍了水泥行业在减碳方面的经验,概括为“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控碳”,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全流程管碳。“比如在源头减碳上,用一些含钙量低的原料替代石灰石。我们用到了钢渣、粉煤灰,还用到了电石渣。2024年原料替代1000万吨,碳排放减少了300多万吨。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新能源的布局,让我们的工艺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低排放,已经建成了全球水泥行业最大的年捕集20万吨的碳捕集生产线。”

  谈及碳排放管理,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平也强调了数据准确的重要性:“钢铁企业的生产工序多,工艺复杂,碳排放涉及的数据更加繁多。如果数据不准确,会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失真。”对此他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建立了一套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依托碳排放的数字化管控平台,用自动化、数字化的手段来减少人为因素对这个数据的干扰。南钢还在牵头建设中国钢铁工业的碳因子数据库。建好后会为中国钢铁工业出口提供可信可溯源的数据,特别能够适应欧盟CBAM的要求。”

提升碳市场活力

下一步怎么做?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碳市场未来如何规划、配额如何发放将基于现实形势而定,如2024年钢铁行业的配额属于免费发放或等额发放,对企业相当于零压力。但有偿发放是所有成熟碳市场的标配,也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而这部分收入或将返回式地进行低碳化的技术工艺提升,依旧用于碳减排。

  夏应显还介绍了管理的分级分类:“我们分了四个类别,比如百万千瓦的一个赛道,一万千瓦以下就按另外一个标准,这样确保公平性。”《意见》还提到,2027年将对于有关排放较为稳定的行业,从强度配额转向总量配额,实现碳排放配额的总量控制。“我们本着开门建市场的原则,不断地通过各方面来广泛地听取,无论是行业企业还是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最后介绍了“碳普惠”机制,即鼓励自然人在衣、食、住、行上达到减排指标,获取积分,兑换相应产品,旨在激励更多公众在消费领域当中的减排行为。“国内现在碳普惠市场主要是地方政府或央国企员工搭建的平台,尽管还比较分散,但也起到了很多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机制。”关于自然人是否能够参与CCER(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王乃祥表示,这次《意见》及相关办法中提到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可以参与,但从市场的经验来看,“符合条件”的范围还需循序渐进地继续推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