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怡鹤)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日发布。记者采访业内企业及专家了解到,新政围绕三大赛道扩大开放,既推动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形成新合作模式,也鼓励民营企业的参与和探索,有望加快普及卫星通信,并为卫星通信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方面,《指导意见》分别从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展开部署。卫星物联网公司鹏鹄物宇CEO徐佳康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卫星通信发展的三个赛道。在新型业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卫星物联网。”
徐佳康打比方说,卫星宽带互联网对应的是地面光纤网络,提供高速的接入家庭服务;手机直连对应的是地面5G宽带网络,提供手机等的移动互联;卫星物联网就是NB-IoT网络(窄带物联网)的扩展,主要满足低成本的物联需求,如服务于偏远地区的环境监测、资产监控等领域。
根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到2030年我国卫星通信用户或超千万。在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说,传统上国内的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租赁卫星资源来开展相关服务。中国星网、垣信卫星等作为低轨卫星资源拥有者,未来也会作为新兴运营商成为市场参与者。由于地面网络已经非常强大,预计未来各方可能会形成一种相互合作、渗透的关系,好比“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在今年4月七部门发布的《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中,围绕共享与融合曾出台了相关举措。其中,第七条为鼓励依法依规建设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相关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关口站、地球站和配套通信平台等基础设施并加强资源共享。第八条为支持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促进网络架构、技术体制等兼容互通以及频谱资源高效利用,构建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
此前,我国已建立起天通、北斗两大自主高轨卫星系统,分别侧重于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和导航定位功能。上述专家分析说,理论上三颗高轨卫星就能实现全球覆盖,一颗卫星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左右,但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低轨卫星数量多、轨道低,受部件可靠性、大气阻力及成本制约,设计寿命较短,但灵活性高,可以随时补星。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起来,我国的高中低轨卫星将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在低轨星座上,通信、感知(遥感)和定位等业务正在逐步走向融合。多种业务可以在同一个星座系统上实现扩展,可能会催生许多新的应用。”中国宇航学会专家说。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下旬,国内卫星通信相关现存企业达5.75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国标行业分布来看,超六成相关企业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注册量方面,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4年注册量达1.04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07万家,其中前7月注册量达9603家,同比增长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