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告,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银联成员资格。这一调整使得在华外资银行银联成员数量从9家缩减至8家。
中国银联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构建起覆盖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网络。截至2025年5月,其核心成员银行达246家,涵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及外资银行五大类。银联成员资格对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可接入银联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发行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并参与银联行业规则制定。
花旗银行于2005年9月与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银联成员。此后,花旗通过银联网络实现了境内外支付场景的全覆盖,成为外资银行中零售业务的重要参与者。然而,2021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全球战略调整,计划退出亚洲、欧洲等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中国内地位列其中。
2022年12月,花旗宣布,将逐步关闭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但不涉及其市场领先的对公业务。
去年1月23日,花旗银行中国官网发布《有关花旗在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通知》显示,自2024年5月6日起,花旗中国个人信用卡将停止交易功能,届时将无法继续用于消费支付等交易用途。同时该行将逐步停止提供相关产品权益与服务。
2025年8月27日,花旗正式终止银联成员资格,个人业务清算通道彻底关闭。
花旗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始于1902年,当时其在上海设立分行。1995年,花旗重新获得银行牌照,成为中国金融开放初期首批恢复业务的外资银行。2007年,花旗完成关键战略升级,成为首批在华注册的本地法人银行,全面参与零售金融市场竞争。
近期花旗中国发生工商变更。据天眼查App,今年7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杨长浩、董事Nadir Sarela均已卸任,ZHANG WENJIE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并任公司董事、经理。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