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从沪市摘牌,退市龙宇依然要为其持续多年的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行为付出代价。
9月5日,上海证监局对退市龙宇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因虚增收入利润,以及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等事项,退市龙宇及相关负责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此前于2024年12月16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
因财务造假遭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退市龙宇在2019年至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利润,通过虚构贸易链条、人为增加业务环节等方式,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此外,2022年至2024年,退市龙宇实际控制人徐增增安排人员陆续成立并控制多家公司,且安排前述关联公司充当供应商、客户等角色。公司对作为供应商的关联公司提前大比例或全额付款、对作为客户的关联公司给予较长回款账期,由此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退市龙宇未及时披露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
基于上述原因,上海证监局对退市龙宇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15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实控人徐增增罚款1690万元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审计委员会主任等其他4名责任人共处罚款970万元。
记者注意到,2023年及2024年,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机构提及大股东资金占用、立案调查、股权收购预付款、投资者索赔等问题。
今年7月3日,公司因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被上交所终止上市。
监管重拳整治财务造假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明确传达了“退市不免责”的监管导向。
对于公司相关问题,上海证监局于2024年4月29日对公司及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大额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披露、部分贸易业务无商业实质等问题责令公司改正。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公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于2024年10月19日公告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2024年12月16日,上海证监局对公司相关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公司退市后,上海证监局一方面持续推进案件调查,对公司退市前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一查到底,查实公司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分别虚增收入22.42亿元、39.86亿元、40.24亿元、42.8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73万元、1113.69万元、951.95万元、1093.32万元,2024年末仍存在8.82亿元关联方资金占用。
另一方面,上海证监局积极督促控股股东偿还占用资金,于7月7日对控股股东未履行连带还款承诺问题出具行政监管措施,据悉目前相关方已归还4亿余元。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上海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强化退市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保壳”“炒壳”行为。对于退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一追到底”,对负有责任的人员加大追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同时大力加强投资者保护,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坚持“退得下、退得稳”。
上海证监局表示,将持续依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加强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依法从严打击财务造假,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生态,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