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投资银行部
周琼,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一、导言
金融业的组织形态与业务边界一直在动态演化。商业银行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逐步向承销、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多元业务延展,形成所谓的综合化(混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国际经验显示,综合化既能带来规模与范围经济,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可能带来利益冲突、复杂性上升与系统性风险。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面对资本市场发展、低利率环境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要求,是否有路径推进商业银行的合理综合化经营,成为政策与学术讨论的焦点。
文章围绕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国际演进、面临的主要争议与制度回应,以及结合中国国情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要点,勾勒出该议题的核心线索与可操作建议。
二、国际演进与主要动因
①美国路径:从分业限制走向再整合。1933年美国曾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分离。随着金融创新与非银机构竞争加剧,20世纪80—90年代,美国逐步放松分业限制,并在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打破了旧有防线,使大型金融集团能够同时开展银行、证券与保险业务。此后,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多德-弗兰克法案》与沃尔克规则,强调高风险业务隔离与宏观审慎管理。
②日本路径:“金融大爆炸”的实验。伴随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发展,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推进“金融大爆炸”改革(Big Bang),放松业务准入、鼓励金融控股公司与跨业经营,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并重建国际金融地位。
③加拿大与欧盟的经验。加拿大在20世纪80—90年代通过法律修订允许银行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建立附属机构进入信托、证券与保险业务;而欧盟多数国家长期存在“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 banking),如德国、瑞士、荷兰、卢森堡等国,大银行通过内部组织实现跨领域经营。总体看,一国制度安排与监管框架的差异,决定了混业经营的实践路径与综合化程度。
综合化经营的兴起并非偶然,典型动因包括:一是外部竞争与全球化推动一些国家放松管制,形成大型金融集团应对域外金融机构竞争,以维持自身金融中心地位;二是金融市场与产品创新(衍生品、证券化)带来的竞争,促使银行向资本市场活动转移;三是社会逐步对综合化经营所带来的安全性、稳健性以及规模经济形成共识。
三、综合化的利弊与制度回应
①主要优势。综合化经营带来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与范围经济(共享客户与信息资源)、收入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利差的依赖、提升手续费收入)以及跨部门业务协同(集团内银行和证券相互配合,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将此类资产分配给机构投资者)。在低利率或经济转型期,综合化可为银行提供更稳定的收益来源与风险对冲能力。
②潜在风险与质疑。混业经营引发的质疑亦不可忽视:第一,利益冲突与代理问题(银行可能为集团内其他业务输送资源或在承销中损害发行人利益);第二,复杂性与系统性风险(“大而不倒”与风险传染);第三,成本效率问题,多元化是否真的带来净收益,或者仅增加管理成本与治理难度。若监管与公司治理不足,这些问题会被放大,甚至削弱金融稳定性。
③制度与监管的实践回应。国际经验表明,风险并非天然不可控,而在于制度设计。有益的做法包括: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缓冲资本、杠杆限制、流动性覆盖);内部“防火墙”;提升披露透明度与利益冲突的监管惩戒;对高风险市场业务实施活动限制(如沃尔克规则对自营交易的限制)。这些措施尝试在允许综合化带来效率的同时,遏制可能的负面效应。
四、中国情境的约束与机遇
①现实约束:中国金融体系长期呈现以银行为主导、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构特征。对商业银行而言,向综合化延展既是顺应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也对资本市场与监管能力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②发展机遇。当前面临的低利率、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金融发展等趋势,使得商业银行必须储备更强的综合化能力:一方面以资产管理、投行业务、科技金融服务等降低利差下行导致的收入压力;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化提升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已有部分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投行与资产管理业务,形成实践基础。
五、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①分层推进与差异化路径。鉴于机构能力与风险承担的差异,推进综合化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将具备良好资本、治理与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银行作为开展综合化业务的主力军,同时对中小银行保持以传统存贷与零售为主的稳健模式,避免“一刀切”。
②强化金融集团层面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与外部审计标准。制定防火墙措施,对涉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交易进行管制,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与利益输送空间。
③强化公司治理,建立审慎经营文化。中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目的应以发挥规模和协同优势,提升战略能力,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在风险防范方面,应从金融集团的层面,做好宏观审慎监管,限制开展高风险业务。
六、结语
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既是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现实之举,也是一条必须以完善制度、治理与监管为前提的审慎之路。在推进过程中,既要看到混业带来的范围与协同红利,也要警惕由复杂性与利益冲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中国而言,差异化推进,监管与市场配套措施并举,是把握机遇并防范风险的务实路径。
原文出自: 汪航,周琼. 藩篱渐疏?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国际演进与中国路径[J].金融市场研究,2025(8):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