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小型化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9月4日,国内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创新企业深至科技宣布,其旗下子公司杭州微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wMR-510 系列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深至科技成为中国首家、全球少数几家掌握无屏蔽、移动式MRI 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产品注册上市的企业。
资料显示,深至科技是一家智能医学影像及健康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上海。该公司专注于小型化影像设备及远程诊断服务的研发及商业化应用,是“国家高新技术”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双重认证企业,已成功服务累计超过30,000多家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助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小型化医学影像成行业趋势
医学影像设备正在经历一场从“大型固定”向“小型移动”的革命性转变。一台无需屏蔽室、可轻松推入病房、220V/10A电压即插即用的移动式磁共振设备,即将突破传统限制,让MRI走出影像科,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临床诊疗模式革新,这就是深至科技wMR-510 系列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
2020 年,FDA 批准了全球首款移动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适用于两岁及以上患者的头部扫描,标志着医学影像迈入小型化新时代。研究显示,在全球医疗格局变革的推动下,小型化医学影像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其出货量未来有望超越大型设备。
深至科技无屏蔽、移动式磁共振项目基于深至团队早期科研成果。项目的全面研发由肖林芳博士领衔,致力于开发低成本、可移动超低场脑部核磁共振扫描系统。
2021 年 12 月,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论文,初步验证该系统在脑肿瘤和脑卒中诊断方面的临床可行性。此后,项目快速推进:2023年6月通过型式检验,2024年7月完成临床试验,2025年7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5 年 8 月取得生产许可证。
突破三大技术瓶颈
深至科技推出的无屏蔽、移动式磁共振系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精准应对传统 MRI 设备痛点。
其一,无屏蔽、可移动。传统 MRI 设备需专用电磁屏蔽室,部署成本高、流程复杂。深至科技通过深度学习驱动的电磁干扰消除技术,摆脱了射频屏蔽笼的依赖,成为国内首款无需电磁屏蔽的移动 MRI 系统,可在普通病房环境中直接使用,真正实现“开放式”和“可移动”。
其二,小型化、轻型化。深至科技的小型化移动式磁共振设备主机重量仅 850公斤,占地不足 2 平方米,使用 220V/10A 普通市电供电,运行功率低于3kW,无需专用供电与冷却系统,真正实现即插即用。设备小型化、轻型化同时意味着价格的指数级降低,可大幅提升 MRI 产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其三,AI 增强保障图像质量。“小型化”却依然要保持“高质量”,人工智能是关键。深至科技正加快推进下一代 AI+MRI 产品的注册,通过人工智能优化原始图像,强化成像效果,实现对病灶的智能分割和精准测量。即使在低场强条件下,仍能生成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图像。
深至科技研发副总裁肖林芳博士表示:“我们这款小型化MRI 具备无屏蔽、可移动的特点,能够为急诊和重症领域的快速影像诊断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以‘设备去找病人’的新模式取代传统‘病人找设备’的方式。期待小型化设备的推出,能推动 MRI 真正走出影像科,实现从‘中心化大型设备’向‘床旁小型诊断设备’的转型,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 MRI 服务。”
深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瑞星博士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深至科技始终秉持打造极致产品的初心,致力于将三甲医院级别的影像筛查能力延伸至县域和社区,实现‘专业影像,人人可及’。小型化MRI 产品的获批,标志着我们向实现这一使命迈出了关键一步。它将进一步增强深至科技服务基层市场的能力,解决传统 MRI 在基层医疗机构‘装不起、用不起’的难题。深至科技会继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与 AI 赋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级的影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