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正不断推动零碳智慧运输的发展。”日前,在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举办的ESG与新质生产力论坛上,质子汽车董事及副总经理李满如是说道。
李满表示,在智能化需求方面,安全性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国内的重型商用车领域,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且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此外,排放问题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风险。虽然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相较于乘用车较少,约1800万辆,但其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却占比巨大。全国交通运输领域每年碳排放约9亿吨,其中商用车的排放占比高达55%至60%。所以,抓住商用车这一“关键少数”,对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高事故率为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全国涉及货运重卡的交通事故超过4.8万起,占全国道路运输事故的17%;超速、疲劳驾驶和制动性功能不足是主要原因。
李满举例说道,商用车运输仍是劳动强度极高的行业。以长途干线物流司机为例,他们每天只要有货都是处于极大劳动强度连轴转状态,通常连续驾驶4小时仅休息20分钟。而在抖音等平台上所能见到的卡车司机,其劳动条件甚至还优于许多从事短途重载运输(如煤炭、矿产品、钢材等)的司机。而后者往往面临更严重的扬尘环境和不间断的劳动负荷。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中国长途货运司机平均每日驾驶时长超过10小时,部分干线司机每月行驶里程可达1.2万公里。此外,长期驾驶重卡人群腰椎病、颈椎病等健康问题突出。
“智慧化需求也关乎运输效率的提升。”李满进一步指出,目前商用车领域仍广泛依赖信息化程度低的传统车辆,调度和管理多通过手机抢单、人工派车等方式进行,整体效率较低。因此,基于上述迫切需求,推动零碳智慧运输的技术迭代与体系完善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当前零碳智慧运输的发展现状如何,李满从成本经济性的角度说道,新能源商用车在成本上已经优于传统燃油车辆。得益于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核心系统的规模化与国产化,使得核心零部件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商用车的购置成本已基本实现“油电同价”。与此同时,由于电动车辆能源价格显著较低,在全生命周期整体成本与盈利性方面,新能源车辆已经优于传统燃油车。
在运输经济性方面,李满则指出,目前的主要制约仍在于调度效率不高和车辆空载率偏高。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货物多以“东向西”、矿产以“西向东”的流向为主,这种单向流动导致返程空载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商用车的车型与运输场景之间存在较强的专用性约束,例如矿产运输车辆无法适配快递冷链,冷链车辆也难以承运工业原材料。
而在里程经济性方面,纯电动商用车受电池容量和自重限制,目前主要适用于3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氢能车虽更适合中长途运输,但其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推广仍受限。
李满坦言道,总体而言,尽管近五年来我国在补能设施、信息化调度、智能化标准与设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支撑零碳智慧商用车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体系仍需进一步提升。
“质子汽车定位为‘新势力老朋友’。”李满介绍道,“质子汽车虽然大家听得比较少,也是比较年轻的公司,它是由商用车领域传统头部企业陕汽集团孵化出来的新能源板块。”
“陕汽早在重载商用车及新能源智慧领域开展了多年布局。”李满表示,质子汽车成立于2022年4月,自成立以来,质子汽车在资本运作方面已完成三轮市场化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混改基金、知名科技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支持等。产品方面,依托陕汽成熟的团队与平台,质子汽车在成立首年即实现批量交付商用车产品。“所以质子汽车没有PPT造车阶段。”
李满介绍道,在技术研发上,质子汽车聚焦核心零部件,布局燃料电池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在产品谱系方面,质子汽车是全谱系新能源商用车企业。
李满表示,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已自主开发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与电堆、镁合金轻量化技术、智慧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以及纯电驱动的无油无气固态底盘系统,这些核心总成与零部件均具备完整知识产权,支撑质子汽车实现从大总成到整车的全场景产品覆盖。
对于未来零碳智慧运输的发展方向,李满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汽车智慧网联将不断深化应用,主要决定智慧运输的效率,这里面包括车端数据终端、移动设备及云调度平台,实现对运输体系的智能化统一管控。其次,预计到2027至2028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将能够支持新能源车辆进行长距离干线运输。我们主张在该场景下仍以有人驾驶车辆为主,动力类型可选择固态电池或氢燃料电池,单车续航应达到1100公里以上,并配合L2+至L3级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以胜任高速干线物流需求。这一观点与部分企业推崇的纯自动驾驶不同我们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在大范围干线物流中的应用仍需要时间,因此更倾向于将长续航新能源车辆、舒适驾舱体验与高级辅助驾驶相结合,作为未来干线物流的主流解决方案。
“最后,在封闭园区、半封闭高等级道路及固定线路等场景中,可实现全自动驾驶应用。我们认为这类定点运输很可能率先实现无人化运营,其形态将比现有AGV平板车更先进,具备自主调度、自主运输和多车协同背负能力,能解决空载与满载平衡问题。”李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