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数据集团即将挂牌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全国数据集团建设浪潮中的最新注脚。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将成为首都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运营主体,承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等职能。
这并非孤例,一场由国资央企主导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浪潮正席卷全国。《华夏时报》记者从多方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家数据集团陆续组建,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从经济重镇到新兴枢纽,“数据兵团”正以惊人速度集结。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集团陆续组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数据赋能,通过深度挖掘分析行业数据,助力企业精准决策与商业模式创新;第二技术创新驱动,加大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第三跨界融合促进,利用庞大数据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数据军团全国布局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国资央企在数据要素赛道的大规模布局,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数据驱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心。”余丰慧对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数据集团的组建模式虽有差异,但大多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北京、上海、重庆、福建、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广西、黑龙江等省(区、市)均已成立省级数据集团或大数据公司,省市级数据集团数量持续增加。
近日,湖北大数据集团在武汉正式成立,作为湖北省属一级国有企业,由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联合湖北联投集团、长江产业集团、湖北交投集团等6家省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其定位为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数据要素汇集流通开发利用主体、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主体。
今年初,四川数据集团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新整合组建的四川数据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四川能投集团现金出资16亿元,成都数据集团现金出资4亿元。
这些数据集团并非“为建而建”,而是承担着明确使命。以2023年11月成立的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为例,其目标是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化高地;浙江省数据集团则聚焦数据要素增值赋能,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
“地方纷纷成立数据集团将通过多种措施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促进数据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流通。首先,数据局将制定和执行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为数据互通互联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明确数据权属、流通方式、定价机制等关键要素,推动数据在不同主体之间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其次,数据局将积极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发展,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便捷的交易渠道与服务支持,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再者,数据局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工作,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实现数据的跨区域共享和协同利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央企层面,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的规模形成了另一支“国家队”。例如,今年5月,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服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由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4月12日,中电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购买过数据,数据开发利用的热情不断提升。
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的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
早在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组建,解决了长期以来数据管理职责分散的问题;202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据资产“入表”正式落地。
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进而从资产向资本、从资本向财富转化。2024年初,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构建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体系,促进数据安全高效共享利用。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聚焦数据可信流通和高效算力供给,建立统一标准的技术框架,打造开放普惠的数据流通环境。
市场潜力同样巨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丽认为,未来,政策、技术、需求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进入“加速度阶段”。场景化是价值核心:“数据源于场景、终于场景”,需依托具体场景实现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同时治理迈入新纪元:数据治理将从“人工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自动化、AI技术助力安全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