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的野心,早已超越清洁家电这一方天地。在9月4日的新品发布会上,该公司一举推出超30款产品,覆盖清洁电器、大家电、厨电乃至智能戒指等多个品类,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首款电视机的正式亮相,这也标志着其在大家电领域再落一子。早在今年3月,追觅科技就已宣布进军大家电市场,此次发布也是其多元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追觅科技的跨界,一方面可能源于清洁电器市场竞争加剧下的增长焦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构建全场景生态、打造技术底座的战略野心。
然而,追觅科技的蓝图规划远不止于家电领域。近期,该公司还正式官宣进军无人机市场,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其“造车计划”也经媒体曝光。尽管追觅科技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方面具备跨品类复用的能力,并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航空航天技术基因,但业内人士指出,从家电到无人机,再到造车,这条跨界之路注定挑战重重,能否在巨头环伺的赛道中成功实现差异化破局,取决于追觅科技能否真正把握用户需求、发挥技术协同效应,并驾驭多线作战所带来的综合挑战。
切入大家电领域
在进军大家电之前,追觅科技已将业务扩展至净饮机、吹风机、智能割草机器人等清洁家电之外的细分赛道,作为跨界小尝试,直到今年3月,该公司才正式官宣进军大家电市场,推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
现在,追觅科技又带来了旗下首款电视机产品。然而,大家电早就处于饱和状态,且几大传统家电厂商一直占据主流市场,追觅科技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以彩电为例,在“以旧换新”补贴的政策红利下,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彩电市场销量达1375万台,同比增长1.8%;销售额攀升至561亿元,同比增长7.5%。但展望2025年下半年,市场不可避免会面对同期高基数所带来的压力,奥维云网(AVC)预测数显示,2025下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将达到1680万台,同比下降3.2%,销售额将达到722亿元,同比下降3.6%。
面对追觅科技的跨界动向,业内众说纷纭,既有看好者,也不乏质疑之声。“过去15年,除传统电视企业之外,宣布进入电视领域的新品牌不下15个,最后除小米、华为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追觅科技做电视,看起来更像是扫地机市场持续低迷、企业陷入增长焦虑之下的决策。”资深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直言,任何行业的发展必然经过专业化向多元化的迈进,否则企业规模很难做大,但多元化不是脑子一热随便进入一个领域就能成功的。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家电市场虽已饱和,但智能化升级空间大,并且出海拓展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追觅科技在AI智能和全球化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在全球挖掘增量市场机会。
那么,在面对底蕴深厚的传统大家电厂商时,追觅科技需如何探寻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呢?“追觅科技是新入局的,有很多巨头企业在我们前面,如何能够赶超他们呢?回归到底层逻辑,我们还是深耕于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大家电、小家电的赛道是可迭代的消费品类,这个领域的特点是每年很多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点,本质上,机会点的竞争代表尚存在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像空调这条赛道,尤其是高端空调市场,在中国来说尚没被充分满足,因为在中国市场人均消费水平还在不断拔高,所以我们切入的也是高端。”追觅空调事业部产品总监孙忠兵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说。
本报记者注意到,追觅科技这次推出的空调新品,是全球首款双机械臂自然风空调,该产品首次将机械臂技术引入家用空调领域。目前看来,追觅科技大家电的成绩还不错,该公司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5年9月,追觅大家电已经获得20亿元意向订单。
从家电走向交通
然而,追觅科技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家电。
上个月,追觅科技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万亿级新赛道。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标志着其跨界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
追觅科技涉足无人机领域并不意外,因为本身就具有低空经济的基因。该公司创始人兼CEO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且追觅科技的创始团队中有多人来自“天空工场”。
有意思的是,无人机“霸主”大疆在一个月前刚推出旗下首款扫拖一体的清洁机器人,这两家可以说是在互相攻入对方“腹地”,而影石创新不久前也宣布了进军无人机市场的消息,这意味着未来无人机市场的竞争将加剧。
除了无人机,据媒体曝光的追觅科技内部文件,该公司还宣布加入造车行列,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追觅科技方面也向本报记者确认了造车的消息。
“从战略层面来看,追觅科技可能希望构建一个跨场景的生态体系,提升品牌价值,并建立更高的竞争壁垒。”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本报记者说,供应链日益成熟为追觅科技进入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
当然,追觅科技尚未上市,因此不能排除这些跨界规划是为未来的IPO增添故事性的可能性。据天眼查数据,自2017年成立以来,追觅科技共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碧桂园创投、昆仑万维、厚天资本、逐鹿资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通家电不同,造车是一项成本极高的项目。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2024年12月31日的跨年直播中曾透露,截至当时,小米造车总支出大概在300亿元左右。而在发布会上,追觅科技透露,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已远超2024年全年总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有媒体报道称,追觅科技2024年的整体营收突破了150亿元。
“资金方面,多线业务出击虽会有挑战,不过一方面追觅科技有百亿元以上的营收,自身有较好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新业务布局后也有机会带来新的融资,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另外,由于新业务可以借助中国成熟的产业链,以及自身技术复用优势,可以快速切入市场贡献营收。”丁少将说。
渠道或许也是追觅科技的底气来源之一。据该公司透露,其产品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驻6000多家全球线下实体门店,累计服务家庭超过3000万。
总体而言,张毅指出,尽管存在技术互通、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布局的机遇,能否真正实现跨行业生态协同,关键还取决于追觅科技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这一能力是实现多领域协同布局、构建可持续生态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