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此次操作既是对近日到期的同等规模买断式逆回购的等量续做,也为9月政府债发行高峰、同业存单集中到期等流动性需求提供精准支撑,彰显出央行灵活调节市场流动性、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坚定态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9月政府债券会继续处于发行高峰期,当月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达3.5万亿元,为年内次高水平。
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宏观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增大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规模,能够保障政府债顺利发行,助力财政政策发力,同时也能满足银行资金周转需求,更好支持经济发展。
在业界看来,近年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适时调节短期流动性;通过买断式逆回购、MLF操作,加强中短期流动性投放;通过降准等工具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预计央行将在9月中旬第二次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通过逆回购、M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中短期市场流动性的调节。
前述金融机构宏观分析师认为,财政方面,8月末财政支出支撑资金面的季节性转松,且本月政府债缴款规模较小。预计本月资金面将维持合理充裕,能满足各类主体资金需求。
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在5月降准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2%,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存在5%的“隐性下限”。“三四季度央行或将继续实施降准,适时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进一步优化市场流动性的期限结构。”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王青预计,从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释放稳增长政策适度加力信号等角度出发,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降准,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这意味着后期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