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24%,深成指涨3.89%,创业板指涨6.55%,北证50指数涨5.15%,全市场成交额达2.35万亿元。
新能源板块迎来了“春天”。其中,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大幅上涨10.98%,新能源车(159806)上涨8.64%,光伏50ETF(159864)上涨7.86%,碳中和50ETF(159861)上涨7.54%。

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资金切换:
新能源板块前期涨幅相对有限,以中信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指数为标准来测算,当前位置较2015年高点还有约15%左右的空间,较2021年高点还有约40%左右的空间。此外,板块逻辑相对通顺,因此大量资金由人工智能切换至新能源板块。
锂电:
旺季来临,需求改善:自2022年开始,锂电板块行情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春节之后+金九银十将切换至锂电行业的旺季,9月排产较为旺盛。此外,下游储能景气度持续向好;海外或将逐步进入新车周期;明年国内购置税减免退坡进一步激化锂电池抢装。
锂电设备,困境反转:锂电设备龙头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如期实现逐季度改善。此外,设备龙头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实现高增,全年订单有望超过年初预期目标。下游资本开支恢复、需求开始释放,锂电设备或将迎来周期拐点。
固态电池,趋势增强:9月4日,《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印发,明确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清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此外,9月固态电池板块或将进入密集催化期,工信部将对固态电池项目进行验收;材料、设备、电池等企业的中试线有望集中落地。
储能:
国内市场,不降反增:国内储能招标不降反增,独立储能开始接力。8月7日,安徽能源局公开征求《关于做好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结算工作的通知》,提出为储能提供保供支持补贴。背后的驱动因素或为安徽容量资源较为紧缺,预计其他缺乏储能资源的省份或将效仿,带动国内储能项目经济性提升。
海外市场,需求乐观:美国市场,关税再度延缓+大而美法案补贴退坡延期,美国市场迎来布局窗口期;欧洲市场,户储去库接近尾声,同时光伏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动态电价机制逐步推广,工商储需求有望快速增长;新兴市场,电网薄弱+电力短缺+发展新能源驱动大储户储需求增长,印尼推出百GW级别光储方案,澳洲推出户储补贴带来需求激增,全球储能多点开花。
光伏:
反卷政策,持续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还提到,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的低价竞争。近期高层频频召开光伏“反内卷”相关会议,政策决心持续强化。市场对9月去产能方案逐步清晰抱有期待,事件催化有望落地。
主材环节,价格上扬:7月以来,在行政手段+企业主动纠错的推动下,光伏主材各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趋势。9月3日,多晶硅市场报价继续上涨,光伏组件价格周度总体环比上行,但成交量依旧偏低,持续性仍待进一步观察。
新的技术,新的趋势:BC电池在效率方面,或保持对主流TOPCon技术0.5%~1%的领先,在海外高端市场和国内部分场景享有可观溢价;在成本方面,随着效率良率提升、设备投资成本下降,BC与TOPCon产品的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且有望于2025年底实现基本打平甚至更低。BC技术竞争优势提升,有望迎来渗透率加速提升。
风电:
业绩佳:量方面,2025H1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GW,同比+99%,实现装机大增。价方面,去年四季度风电行业也搞了一波“反内卷”,下游电站带头改变招标规则,价格有所反弹。业绩方面,2025H1在抢装需求带动下,风电板块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
趋势强:国内方面,8月13日,发改委正式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其中重点强调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海上风电产业将获得大力发展支持。海外方面,欧洲为摆脱俄罗斯油气依赖,叠加自身自然资源禀赋,海外需求依旧良好。
后市展望
新能源细分领域较多,那不同板块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短期来看,锂电+储能或将是首选环节,锂电旺季来临、固态催化密集、储能需求向好,产业逻辑相对更强;其次,可关注业绩释放+景气延续的风电环节;最后,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可持续跟踪“反内卷”政策落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