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源数字经济交流会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专委会致力于成为国内能源电力领域有影响力的政策咨询与产业服务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先进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化应用,推动能源电力领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致辞中表示,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凝聚行业智慧,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数据共享、标准共建、产业共兴,全面提升能源电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他对专委会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二是推动数字赋能,积极释放要素价值;三是促进跨界融合,助力构建产业生态;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信息师吴杏平在致辞中表示,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国家电网公司将全力支持专委会的工作,集中电网环节数字经济专家力量,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他强调,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领域、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力推进。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欧阳昌裕在致辞中表示,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与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但转型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专委会的成立既是顺应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度融合趋势的关键举措,也是凝聚行业共识、汇聚多方智慧、整合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下一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智库优势,积极参与专委会各项工作,对接行业需求,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助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数字化转型方案和制度创新成果。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魏玢介绍了专委会的未来发展规划与具体实施路径。她表示,专委会将充分发挥专业、信息、人才和机制等优势,统筹能源数字技术、能源数据资产、能源数字金融、能源数字市场等重点领域,形成集政策研究、成果推广、标准引领、产业服务、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赋能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分享了油气行业大模型发展的挑战与展望。他表示,大模型的性能高度依赖海量、高质量的训练数据。然而,当前油气行业普遍面临数据不足与质量不高的双重困境。当训练样本激增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时,模型容易产生“幻觉”现象,即生成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导致模型能力下降,内容可信度大打折扣。此外,大模型的训练与部署成本高昂,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障碍。同时,模型的持续优化、迭代更新以及反复调优均需投入巨额资金,导致总体成本持续攀升。他建议以大模型应用为契机,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大小模型联动,取长补短,实现成本效益优化。
会议期间,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原主任梁建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作部主任助理赵永彬、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绍辉、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栾明月、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殷利梅、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雷涛等专家进行了精彩发言,围绕我国能源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数据要素流通如何赋能能源行业、“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等前沿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最新研究成果《电网企业数据资产化六步法》正式发布,为行业数据资产管理提供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