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5 01:23:49 股吧网页版
天然橡胶短期难走出趋势性上涨行情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师秀明

  [全球产量增速放缓是长期趋势]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PR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ANPRC主产国的割胶面积为9743万公顷,同比下降0.02%,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按照公式“2025年开割面积=2024年开割面积+2019年或2018年新增面积-2024年翻种面积”,若依据6年开割情况来计算,2025年开割面积增速为-0.71%;若依据7年开割情况测算,2025年开割面积增速则为-0.76%,开割面积的降幅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2030年,开割面积增速都将处于负增长状态。

  通常情况下,青壮年橡胶树的数量越多,橡胶的产量也就越大。橡胶树的经济寿命为35~40年,能够割胶的时长为15~20年。其中,树龄在8~12年的橡胶树产量最高。通过新种植面积和重新种植面积来测算8~12年树龄的橡胶树的占比,结果发现,橡胶树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2022年,该年龄段橡胶树的占比最高,为33.6%;到了2023年,占比降至31.02%;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27.93%;2025年,占比降为22%;2026年之后,占比预计将低于20%。

  受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近期天然橡胶产量的增速明显放缓。ANRPC最新发布的7月报告显示,7月,全球天胶产量微降0.1%,至132.8万吨,较6月增加7.9%;天胶消费量下降4.1%,至124.6万吨,较6月下降0.3%。前7个月,全球天胶累计产量增加0.1%,至747.7万吨,累计消费量则下降0.6%,至888.8万吨。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将同比增加0.5%,至1489.2万吨。其中,泰国增加1.2%,印度尼西亚减少9.8%,中国增加6%,印度增加5.6%,越南下降1.3%,马来西亚下降4.2%,柬埔寨增加5.6%,缅甸增加5.3%;其他国家增加3.5%。2025年,全球天胶消费量将同比增加1.3%,至1556.5万吨。其中,中国增加2.5%,印度增加3.4%,泰国增加6.1%,印度尼西亚下降7%,马来西亚增加2.6%,越南增加1.5%,斯里兰卡增加6.7%,柬埔寨大幅增加110.3%;其他国家下降3.5%。

  分地区来看,作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泰国2025年的橡胶产量预计增加1.2%。这主要是因为泰国当前天气状况良好,使得天然橡胶的单位产量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单产从213公斤/莱提升至217公斤/莱,提升幅度为1.9%。数据显示,2025年,泰国天然橡胶的收割面积预计微降0.1%,至2250万莱。

  从产量细分情况来看,与2023年相比,各传统产胶国的实际产量增速均出现下降。之所以选择2023年进行比较,是因为2023年是天气正常的年份,具有一定的参考基准性。以泰国为例,2025年1—6月的产量为196.4万吨,同比增加8.83%,然而与2023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6.58%。印度尼西亚,2025年1—6月的产量为117.6万吨,同比下降0.08%,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25%。越南,2025年1—6月产量为35.27万吨,同比下降14.12%。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兴产胶国产量增速表现良好。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科特迪瓦橡胶出口量共计908487吨,较2024年同期的794831吨增加了14.3%。单看7月数据,其出口量同比增加28.3%,环比增加28.5%。

  在全球橡胶产量格局中,传统产胶国产量占比约80%,科特迪瓦产量占比为11%。综合各产胶国的产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橡胶产量增速放缓是长期趋势。

  [高进口量抑制我国橡胶去库速度]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7月,我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合计63.4万吨,较2024年同期的61.3万吨。增长了3.4%。从1—7月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总计470.9万吨,与2024年同期的389.7万吨相比增幅达20.8%。

  8月的进口量预计仍处于较高水平。原因在于,8月,东南亚产区正逐步向旺产季过渡,新胶的释放量有望稳步增加,供应相对充足。与此同时,受零关税政策推动,我国自老挝、缅甸等地进口的天然橡胶数量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自4月起进入去化阶段,然而,由于天然橡胶进口量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橡胶的去库速度。就当前情况而言,天然橡胶的社会库存量以及深色胶的库存量均处于历年较为中性的水平。

  截至8月31日,我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为126.5万吨,环比下降0.6万吨,降幅为0.5%。其中,深色胶社会总库存为79.6万吨,环比下降0.09%;浅色胶社会总库存为46.8万吨,环比下降1.1%。 值得注意的是,浅色胶库存量已降至近三年来的低位区域,这使得浅色胶价格的支撑开始显现。

  [橡胶终端消费依然较为疲软]

  我国轮胎外胎产量已连续3个月呈现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9436.4万条,同比下降7.3%。从1—7月的整体数据来看,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同比增长了0.7%,达到6.86115亿条。

  进一步细分来看,我国轮胎消费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配套胎消费、出口消费以及替换胎消费。

  首先,配套胎消费形势良好。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59.1万辆和259.3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4.7%,创下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1—7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2%。整体来看,汽车行业持续呈现复苏态势,显著利好轮胎配套需求。

  据机构统计,1—7月,我国乘用车轮胎配套需求为7907万条,同比增加13.67%;1—7月,商用车轮胎配套需求为1678.6万条,同比增加6.0%。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贸易壁垒给出口市场带来重重压力,国内需求恢复进程较缓慢,对替换市场需求形成利空影响。在此背景下,汽车产销的增加为当前轮胎配套需求提供了明显的支撑。

  其次,我国轮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1—7月,我国橡胶轮胎出口量总计4.16亿条,同比增长6.2%,然而该增速低于2024年的轮胎出口增速。2024年,我国橡胶轮胎外胎出口量为6.81亿条,同比上升10.25%。

  导致轮胎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我国轮胎出口至欧洲市场面临较大压力。欧洲市场在我国轮胎出口市场中占据41.78%的份额,对我国轮胎出口整体格局影响重大。7月28日,欧洲轮胎和橡胶制造商协会(ETRMA)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欧洲替换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5%,至5704.4万条,其中,乘用车胎销量同比下降4%,至5160.9万条;卡、客车胎出货量同比下降5%,至245.2万条;农用胎出货量同比下降5%,至18万条;摩托车/踏板车胎出货量同比增长2%,至280.3万条。

  其二,轮胎出口至亚洲其他地区也遭遇困难。亚洲市场在我国轮胎出口市场份额中占比为29.27%,但受关税影响,我国轮胎出口受阻。根据4月3日美国发布的相关公告,乘用车轮胎及轻卡轮胎被纳入“232条款”关税加征范围,税率为25%。此外,美国对泰国、越南、柬埔寨的“对等关税”税率分别为36%、46%、49%。

  最后,轮胎替换市场也面临一定的压力。轮胎替换市场消费与房地产、基建等市场联系紧密。数据显示,我国房屋新开工施工面积呈负增长态势,1—7月为17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

  整体来看,终端消费较为疲软,导致全钢胎、半钢胎开工率偏弱。其中,半钢胎产能利用率为70.97%,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全钢胎产能利用率为64.89%,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预计短期产能利用率或进一步降低。此外,轮胎成品库存仍需进一步去化。数据显示,当前半钢胎库存周转天数为46.14天,环比下降0.91天;全钢胎库存周转天数为39.22天,环比下降0.54天。

  [结论]

  短期来看,当前供应处于上量阶段,但受降雨影响,上量速度同比偏缓。原料价格相对坚挺,加工利润处于中性水平。我国橡胶库存呈下降趋势,其中浅色胶库存已处于低位。需求端,7月,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同比下降,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工厂利润出现明显下滑,轮胎成品半钢胎库存消化压力仍存。供需双弱,关注现货支撑情况。

  长期来看,橡胶供应的大周期拐点已经来临。一方面,橡胶树开割面积增速下降,这意味着能够用于生产橡胶的源头资源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橡胶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橡胶树的产胶能力下降,进一步制约了橡胶产量的增长。而且,这种制约因素并非短期现象,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深化,对橡胶供应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作者单位:宁证期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