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智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度主题,全方位展现智能科技前沿成果与产业融合新图景。
本期“数智新局”—上游新闻2025智博会特别节目,邀请招商检测副总经理,招商车研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闵照源,讲述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化。
主持人:本届智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后,给整个行业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闵照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覆盖了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云控等方面已经有了普遍的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良好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也是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移动运载智慧终端”转变的强力助推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安全性提升、长尾问题快速收敛、产品功能和性能快速迭代提升方面具备特殊优势,在提升社会交通整体效率和安全水平方面潜力巨大。招商车研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做了相应技术准备,在大语言模型、世界模型、视觉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研究,形成了对应的测试评价体系。招商车研将着力于汽车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持续深入投入和研究,助力行业迈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主持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在智博会推动产业交流合作的背景下,您认为当前行业在技术标准、测试认证等方面存在哪些需要协同解决的共性问题?
闵照源:近10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新的产品设计方案层出不穷,新的技术路线快速迭代升级,为法规标准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最近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技术路线出现收敛迹象,我们应充分尊重技术发展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制定标准。比如“纯视觉”和“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各有优缺点,但是只要能够达到相应安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就应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采纳相关思路、充分肯定相关成果。另外,在产品技术进步的同时,检验检测技术等也在同步提升,在标准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通过条件中也应进行相应的创新,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需求。总之,标准是国家进行行业整体管理的压舱石,需要在严谨、慎重并充分尊重技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快速、科学、创新地推进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对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形成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全覆盖。招商车研在深度参与多项国标制定的基础上,推出了智能驾舱评价规程(AI-CAP)、汽车智能安全评价规程(AI-SAP)和汽车AI安全评价规程(AI-STAR)三大测评体系,还将推动测试数据共享与场景库共建,实现标准护航产业发展。我们积极倡导通过建立跨领域协同机制加快形成统一、敏捷、可信的中国标准体系。
主持人: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迭代期,您认为当前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行业各方应如何协同破局?
闵照源: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创新与安全的平衡,这其中涉及技术、标准、成本、周期和安全伦理等多方面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在行业快速发展期间,一方面是有很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快速涌现,比如组合驾驶辅助产品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智能驾驶功能方面的过度宣传,也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安全风险。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快速推出产品,也可能出现新技术的安全性设计不到位、测试验证不充分,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这一方面需要严格的行业自律和行业合作,共建“基础数据平台”、“AI训练基础平台”、“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安全验证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标准建设和产品管理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鼓励头部企业进行技术输出牵引,对行业进行及时规范,打破技术边界、商业边界和政策边界,实现“政产学研用”多个环节的真正协同。在这一过程中,招商车研愿以生态大会为平台,联合各方打造安全可信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