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再添深圳力量护航。9月4日,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战略布局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组织、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多家单位机构建设的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该系统意在破解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为我国创新药产业突破“卡脖子”瓶颈、实现高质量集群发展带来新动能。
实际上,创新药正是目前全球产业博弈的“主战场”。国家级创新药系统“深圳建”的背后,也是产业创新的集聚效应。记者了解到,在生物医药创新浪潮下,深圳成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策源地,并向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高地加速迈进。
深圳市医药和医疗药械产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深圳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深圳医药产业产值547.83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约1030亿元。而按照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深圳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780家。其中,医疗器械企业超2400家,生产化药的企业超110家。

此番发布的创新药“慧眼系统”有何看点?相关人士介绍,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居民健康消费升级的多重背景下,国内对“高质量、高可及度、低价格”创新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我国创新药产业仍面临研发资源分散、产业信息不对称、潜力企业股权及在研产品被海外频繁收购等困境。
那么,该系统又可以解决哪些场景痛点?记者了解到,围绕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类主体的差异化诉求,“慧眼系统”可覆盖产业发展全场景痛点。
其中,在服务国家决策方面,实时更新全国创新药产业动态,一键定位重大技术成果、企业核心诉求,为政府部门提供全局洞察,解决“产业态势难实时掌握、政策落地难追踪评估”的决策痛点;
在洞察技术趋势方面,该系统可以整合全球新药研发、临床、出海数据,打造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助力企业精准定位研发“技术风口”与临床价值高地,避免资源浪费;在服务企业方面,可实时收集企业研发瓶颈、资金缺口、空间需求等诉求,打通产业堵点。
金融赋能也值得注意。相关人士介绍,将系统直接对接产融创投场景,为资本提供“潜力企业-产品”的精准价值画像,解决“资本盲目投入、优质项目被埋没”的金融赋能痛点,提升“产融对接”效率。
耐心资本也是重要信号。就在不久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深圳证监局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明确指出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并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及重点领域,持续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按照规划,深圳未来将深化“产学研医金”一体联动,以金融赋能为驱动,构建覆盖产业研发、中试、量产及市场化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助力深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聚发展高地,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