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苏州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益")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就公司成长性、行业壁垒及新能源业务可持续性等核心问题进行说明。
招股书显示,新广益专业从事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功能胶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终端涉及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应用领域。本次新广益募资总金额为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拟用于功能性材料项目、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
新能源业务高增长背后的毛利率隐忧
问询函显示,公司2021-2023年业绩增长停滞,但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7.33%至6.57亿元,其中新能源材料收入增速达42.16%。但该业务13.96%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公司整体水平,且存在客户集中风险——2024年对好力威(欣旺达供应商)销售收入占比达56.25%,期末应收账款占当期销售额66.34%。
公司解释称,新能源业务增长源于行业红利与技术迁移:
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三年复合增长率36.68%,动力电池产量复合增长24.9%
将功能性薄膜技术应用于锂电池绝缘膜等领域,已通过比亚迪等头部客户认证
光伏胶膜采取"来料加工"模式规避原料波动风险,当期毛利率43.32%
"国产替代"技术壁垒遭深度问询
招股书显示,新广益抗溢胶特种膜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市场第一,打破欧美日韩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国内无与新广益完全可比的上市公司。
交易所要求新广益说明:
技术壁垒是否牢固:需同时突破TPX粒子成膜韧性差、PBT热力学相容性差双重难题
客户黏性证据:FPC厂商更换供应商可能导致单工单最高50万元损失,而特种膜成本仅800元
竞争格局变化:长阳科技等企业已布局同类产品,2024年收入达1508万元
公司回应强调20年技术积淀,拥有40余种核心配方,且产品良率对标日本住友化学。国内其他功能膜厂商中,目前公告生产与发行人类似产品的厂商主要有长阳科技,自 2019 年开始,其即准备拓展抗溢胶特种膜产品相关业务,但截至 2024年,该公司抗溢胶特种膜相关收入仍然相对较低,为 1,508.66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广益各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0%、5.35%、4.72%,而同期内同行方邦股份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46%、16.10%、17.97%,同行斯迪克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77%、10.02%、8.93%。
招股书显示,新广益50名研发人员中有37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