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4 23:18:20 股吧网页版
北京经开区近五年GDP年均增长9.6% 上半年增速12.3%
来源:中国经营报

  9月4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近五年来GDP年均增长9.6%,今年上半年增速达12.3%,增速居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

  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磊就“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与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介绍时透露,五年来,经开区在综合经济实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级、产业服务生态和绿色宜居城市建设五方面取得新突破,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的“亦庄力量”。

  “作为首都的经济功能区,自从1992年建区以来,经开区始终将培育成就伟大企业作为职责使命,以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责主线,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王磊在答记者问时强调。通过一系列深刻的改革与创新,北京经开区正从一个投资创业的圆梦地,成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地、首都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和近悦远来的宜居地。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有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北京经开区GDP年均增长9.6%,总量突破3600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保持了12.3%的高增长态势,增速位列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5%。

  作为首都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以北京1.37%的土地贡献了近40%的工业增加值。王磊给出了一组亮眼的数据: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全市比重25.8%。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5.6%,其中高端汽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二三产占比由2020年的65:35调整为2024年的59:41,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3.8%,批零额增长25.4%,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长31.4%,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增长潜力。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的新优势。王磊介绍,经开区坚持“国家所需”与“亦庄所能”相结合,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能级持续提升。产值合计超5600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

  其中,汽车产业形成了以奔驰为引领的高端汽车和以小米、北汽为引领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去年完成产值2650亿元,全市占比60%。电子信息产业去年产值超1500亿元,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装备材料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全市占比超60%。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近5000家,去年实现营收超千亿元,产值占全市45%。高端装备产业也已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产值占全市约1/4。

  在主导产业之外,北京经开区同样抢抓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500余家,规模超6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近200家,规模超百亿元,并落地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商业航天产业集聚企业170余家,规模超300亿元,区内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到全国的75%。此外,6G、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等23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均实现布局,全力抢抓未来产业新机遇。

  打造急难愁盼的“亦庄解法”

  卓越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王磊透露,面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北京经开区敢“破冰”、勇“立新”,打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亦庄解法”,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注入活力。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全面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专业化”改革方向,发布实施“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等方案,推出200余项自选举措。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从体制设计层面解决了审批执法统一界面的问题。其中,“一业一证DIY”“一体化综合监管”“四个免于提交”等20余项创新措施在全国、全市推广,有效发挥了全市营商环境改革试验田和示范区的作用。

  此外,针对新产业新业态落地难的问题,北京经开区创新审批许可和监管模式,制定“一器一策”精准许可,成功颁出全国首张热食类(煎饼)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全市首个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许可,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

  不仅如此,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慢的问题,北京经开区推行工业项目拿地综合服务,首创“带设计方案入市”+“一企一册”规划服务,让“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为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扰企的痛点,经开区构建了“风险+信用”监管体系,建立“综合查一次”统筹协调机制,并在全市率先上线亦智大模型平台,落地实验室智能监管场景,使重点企业月均检查量下降70%多,成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标杆。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企业提供舒心暖心的发展环境,北京经开区还着力打造亦企服务系统体系。建设了全国首个新生代政务服务综合体,实现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同时,发挥亦企服务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做企业身边的集成式服务管家。通过构建“亦企办”双闭环企业接诉即办新模式,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此外,北京经开区还积极开展“无证园区”建设,统筹推进场景、数据、平台及公共支撑能力“四位一体”,实现了139个事项和77种证照材料免于提交,让企业群众“无证通办”。在惠企政策兑现方面,率先建设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全区700余个事项100%全程网办,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免申即享兑现事项占比超过25%,让企业对政策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构筑亦庄特色“产业营商生态”

  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高效的政务服务,更体现在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

  王磊指出,北京经开区聚焦企业所需,通过强队伍、聚要素,成功打造了富有亦庄特色的“产业营商生态”,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成长支持。

  比如,在组织体系上,北京经开区构建了“科技产业统筹部门+产业局+产业专班+平台公司+要素支撑”的组织体系,锻造了一支懂产业、善服务的干部队伍,系统提升产业专业化组织和服务能力。

  在创新服务上,在全市率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创新服务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成果转化体系,并率先设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据悉,北京经开区还不断完善产业升级的要素保障。在能源、数据和场景供给方面,每年为企业提供不低于10亿度绿电,提供5000P高性能、安全可信的公共算力,并持续发布智慧城市创新场景需求和人工智能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首创、首试、首用的机会。

  同时,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一“第一资源”,经开区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目前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近40万名,其中45岁以下青年人才近70%。通过发布“十大行动”、迭代升级“人才十条”2.0+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并打造“亦城亦家”服务品牌,累计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2万套,全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青年创新创业集聚区。

  王磊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北京经开区将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宜商环境,让企业在亦庄创新无忧、竞争无惧、成长无界,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亦庄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