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浙江首个“人工智能局”挂牌成立。
9月3日下午,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
在温州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表示,温州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全市之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为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注入强劲的AI动能。
此前,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已批复同意温州市数据局加挂温州市人工智能局牌子。
牵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温州市人工智能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全市算力、语料、算法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牵头推进全市“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人才引育服务等。
温州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负责人表示,加挂人工智能局牌子,不是形式上的机构叠加,而是城市未来发展战略赋予的新使命,未来将全面放大“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助力温州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
目前,温州已组建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作专班,发布《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三大支撑体系、四大核心产业、十二领域AI赋能”为发展路径,到2027年底建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行业垂类大模型、100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产品)等,实现温州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新跃升。
同时,温州还印发了《温州市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温州市推进医学人工智能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温州市“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以及温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任务清单。
温州推出12条针对性支持政策,以算力券、模型券等助企降低创新成本,补贴金额最高达合同实际执行金额的30%,同一单位年度最高奖励达50万元。支持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等,对企业研发费用最高补助300万元。面向全球引进人工智能等领域顶尖人才,“一人一策”最高综合支持达1亿元。
打造“AI示范应用第一城”
聚焦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张振丰强调,温州拥有AI创新生态、AI数据蜂巢、AI安全合规、AI绿电算力、AI应用场景、AI制造转化、AI创新基因、AI专业素养等优势。
张振丰表示,要拥抱和竞逐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历史耐心,强化赋能发展,探索特色路径,做到开放包容,建立健全“场景需求-项目谋划-应用落地”的闭环体系,集中资源在优势领域先行突破,融入AI开放协作网络,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具体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张振丰强调,温州要以标杆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AI+医疗”“AI+交通”“AI+文旅”“AI+科技”“AI+消费”“AI+金融”“AI+社会治理”“AI+农业”等重点,打造“AI示范应用第一城”。
温州有哪些发展AI示范应用的基础?
首先是数据,温州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面承接数场、可信数据空间、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数据元件、数联网等6个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工作的城市。
此前,温州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建设,落实国家卫健委等12个国家部委垂类数据实验室,揭牌落地16个高能级和实验室,归集超900亿条公共数据,这为人工智能模型的高质量训练提供丰富、合规的要素支撑。
其次,算力背后需要强大电力支撑。当前,温州还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将超19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900余万千瓦,大量绿色算力在未来竞速人工智能赛道中将成为重要优势。
算法方面,与杭州、宁波相比,温州目前还有一些差距。依托“一港五谷”平台矩阵,温州正构建起要素富集的产业生态。例如,国际云软件谷聚焦算法服务,集聚超400家相关企业。
不过,温州从长远考虑,将AI人才培养计划率先落地。《温州市“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将从课程普及、师资培养、环境提升、场景应用、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温州打造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升级版。支持在温高校增设AI、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