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4 22:33:50 股吧网页版
超10万场活动,首个全国科普月来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5年9月,我国迎来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9月4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去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后简称“科普法”)把“科普日”提升为“科普月”,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版块活动,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从“日”到“月”背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回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历程,自2003年起连续举办22年的“全国科普日”,已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促进了社会科普工作的蓬勃开展。今年“科普日”在全国升级为“科普月”,不仅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在发布会上介绍,从“日”到“月”的调整,源于新修订的科普法的要求。

  同时,这也顺应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的现实需求。冯身洪表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比2020年增长4.81个百分点,而且呈现加速提高态势,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继2020年达到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力资源基础之后的进一步显著提升,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不均衡状况已明显改善,东中西部区域差距、性别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国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具体体现在一部法律、一个规划纲要、一份指导性文件和若干配套措施上。

  具体而言,新修订的科普法对适应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推进科技强国建设起到依法保障和促进作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长期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擘画蓝图;《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类科普主体的关键职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地方科普条例或具体实施方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相关单位已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制度体系。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为提升科普质量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以“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定位,重点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推进组建队伍、建设阵地、开展科普创作、组织科普活动和建设传播平台等工作。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在发布会上举例称,中国科学院1997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28年来累计开展46000多场科普讲座,面对面听众超过1560万人次;目前已建立16个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和《博物》等科普期刊广受喜爱;今年的第21届“公众科学日”有135个院属单位开展了400余场科普活动,约50万人到现场参观互动,超过3500万人次网上观看了直播。

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汇聚活动超10万场

  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协联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部署开展。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版块活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科普月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聚焦科技前沿,激发创新动能。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协同发展、融合互促的平台。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将面向公众开放,各类科技场馆、科技社团等将围绕科技前沿、重大成果,打造专题展览、科普报告、主题科普活动。

  二是多元主体参与,凝聚广泛合力。中国科协积极联动各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广泛覆盖的大科普格局。纲要办成员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员系统各级单位开展体系化科普活动;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组织开展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普月系列活动,科技国际交流也将在多地开展;各类科研院所、企业、高校、学会、科技文化场馆、媒体等集中提供科普服务。目前,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经汇聚各地活动超过了10万场。

  三是彰显为民初心,突出科普惠民。首先是突出趣味性,让科普“嗨”起来。科普剧、游园会、科学运动会、打卡探馆等活动广泛开展,系列科普地图、科普研学路线陆续发布,全国百家科技场馆“科学之夜”持续举行,200多场科学大师剧陆续上演。第二,突出时效性,让科普“热”起来。各地将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开学季、农民丰收节等节点,打造“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主题科普、“开学第一课”科普进校园、农技协联合行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第三,突出群众性,让科普“动”起来,科普服务将走进街道社区、步入田间地头,“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普边疆行”“科学文化精品进边疆”等活动将深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有力促进科普普惠基层。

  四是注重创新示范,引领科普风尚。中国科协联动央视打造的“典赞·科普中国”,将展示各行业、各地域科普实践案例以及科普月品牌活动,促进交流互鉴。科技馆与高校、科技企业共创的“科普创新实验室”,首次集中推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展品,为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实践路径。各地各方积极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科技案例、科普达人、科普阵地,集中推出科普新品牌、新模式,带动科普工作创新提升。

  五是线上线下融合,掀起科普热潮。“科普中国”平台联合学习强国、微博、抖音等18个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联合行动,科技工作者将化身科学传播达人、科普创客,创作、传播网络科普正能量。“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通过连续30天的线上展播,让公众“云游”科技世界、领略科学魅力。各地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推动云直播、云看馆、短视频创作和优质科普资源线上共享,打造“云上科普嘉年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