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阿比让9月4日电(记者张健)几内亚湾畔,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塔吊林立、货轮穿梭;在萨桑德拉河流域,苏布雷水电站给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清洁动力……从内战时期的满目疮痍,到如今以年均7%的经济增速领跑撒哈拉以南非洲,科特迪瓦通过产业升级、打造地区枢纽、激活私营经济,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经济突围”。

这是2024年1月9日在科特迪瓦阿比让拍摄的城市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面积322463平方公里,人口2810万。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荷兰、法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893年科特迪瓦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7日独立。
战后重生跻身“非洲四小龙”
1960年独立后,科特迪瓦首任总统博瓦尼推行“农业出口驱动”战略,用十年时间使科特迪瓦跻身为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的世界第三大咖啡出口国,并在1980年前后超越加纳成为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科特迪瓦GDP年均增长8%。到1980年,科特迪瓦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被誉为“西非经济奇迹”。

8月7日,在科特迪瓦布瓦凯,士兵参加独立日阅兵典礼。新华社发(伊万·宋摄)
然而,2002至2011年,科特迪瓦爆发两次内战,百业凋零。据世界银行数据,2011年冲突结束时,科特迪瓦GDP同比缩水5.4%,贫困率一度超过50%。
2012年,科特迪瓦政府制定第一个“国家发展规划”,致力于经济复苏。科政府大力支持港口、石油等重点部门,振兴咖啡、可可等支柱产业,整顿金融市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争取外援和外资。一套组合拳令科特迪瓦经济强力复苏。政府数据显示,2012至2015年,该国GDP年均增长约9.6%。
2010年代中后期,因经济增长迅猛,科特迪瓦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加纳并称“非洲四小龙”。
产业升级打破“资源诅咒”
作为全球最大可可生产国,科特迪瓦贡献了全球40%的可可豆,却长期困于原料出口的低附加值陷阱。可可行业标准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即使巧克力制品行销全球、利润丰厚,但作为原料出口国的科特迪瓦却获利有限。

5月27日,可可种植户在科特迪瓦阿比让的一处种植园内收获可可果。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2022年,科特迪瓦政府提出到2030年实现可可豆百分之百本土化加工,当时的本土转化率仅约33%。2024年6月,科特迪瓦农业部长科贝纳·夸西·阿朱马尼表示,科共有14家工厂将可可豆转化为可可块、可可脂及其他半成品,另外多家工厂正在建设中。
今年6月,在位于阿比让西北部的PK24工业园,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科特迪瓦首个国有现代化可可加工厂,单线年加工能力5万吨,并配套14万吨仓储库容。

5月27日,工作人员在科特迪瓦阿比让西北部PK24工业园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内检查可可加工设备。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与此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推动科特迪瓦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植园内,人们开始用无人机播撒农药。当地的初创企业还提供无人机地形测量和数据收集等服务。
过去几年,科特迪瓦政府依照《2021-2025国家发展规划》,稳步推进经济改革,大力投资新能源、数字基础设施领域,以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通过技术赋能、加工业升级与多元化布局,这个“可可王国”正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多管齐下打造经济枢纽
科特迪瓦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第二大经济体。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4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科特迪瓦在非洲大陆内部贸易排名中位列第二,在西非地区位列第一。
从阿比让港的智能塔吊到纵贯南北的交通动脉,科特迪瓦正雄心勃勃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图将自身打造为西非区域经济枢纽。

这是2024年1月10日在科特迪瓦阿比让拍摄的阿比让港。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科政府数据显示,其公路总里程已达8.25万公里,占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公路总里程的50%,公路承担了全国贸易运输量的90%。
港口升级是枢纽建设的核心。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阿比让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共有3个15万吨级码头泊位,岸线全长1312米,2022年启用后,阿比让港年吞吐量从120万个标准集装箱提升至250万个标箱。
科特迪瓦电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年约10%的电力出口至利比里亚、加纳、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和贝宁等周边国家。
今年1月,科特迪瓦发布《国家能源公约》,设定2030年发展目标,包括解决所有公民的用电问题、为50%的家庭提供清洁烹饪方式、将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提高至45%、在电力领域引入20亿美元私人投资等。去年4月,该国首个光伏发电厂在北部本贾利省落成。
“放水养鱼” 激活私营经济
科特迪瓦政府深谙“放水养鱼”之道。通过政策松绑、制度创新与市场开放,该国正在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韧性发展范式。
2018年,科政府颁布新《投资法》,又于2019年底和2020年分别对该法进行修订,为外国投资者持续提供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仅2023年一年,在科特迪瓦的新注册企业就超过2.5万家。
随着政府向私营企业发放移动支付牌照,科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旗下的本土金融科技平台应运而生,这一“数字基建+私营创新”模式让小微企业获得毛细血管般的金融服务支持。
科特迪瓦政府负责确定农业加工、绿色能源等战略方向,而私营部门则自主选择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这种“有界有为”的治理智慧,让科特迪瓦即使面对新冠疫情与全球通胀的双重冲击,在2021年至2023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速仍达6.5%。
今年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指出,科特迪瓦贡献了西非地区40%的GDP增长,吸收了该区域30%的外国投资,其公私协作模式成效显著,是非洲经济韧性的典型案例。“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科特迪瓦经验是一种有益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