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互联网医疗内容机构“丁香园”传出上市消息,最快于今年内递交港股招股书。这是“丁香园”自成立以来第三次传出上市消息,此前两次公司均以IPO时间尚不明确否认了相关传闻。
目前距离丁香园上一次融资已有近5年,在新一轮港股医药企业递表热潮中,趁势冲刺IPO融资或许是较为稳妥的选择。但丁香园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是否如期递表尚有较大不确定性。
“另类”的丁香园:不卖药,卖内容与服务
成立于2007年的丁香园,构建了一个以医生专业社区为核心,并向大众健康、企业服务等多维度扩展的经营模式。其通过深度服务医生群体来建立专业壁垒,借助科普内容运营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公众信任,最终在企业服务和电商带货领域实现商业价值。
这一经营特色与专注数据服务、在线问诊、药品销售的主流互联网医疗交易平台有较大的不同,丁香园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医疗内容、营销服务平台。而丁香园的“另类”经营风格则源于其医生专业社区的创业初衷。
2000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李天天为了方便检索医学文献,自学网站开发上线了“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便捷的文献阅读方式很快吸引了一批医学生、在职医师涌入,于是李天天模仿当时最流行的论坛模式创建了“丁香园论坛”,方便大家交流文献、分享案例。
在网站运营的最初几年,李天天都将其作为兼职与兴趣爱好。但2005年,李天天儿子的出生与早产危机,让其职业规划从“成为医生”向“帮助医生”的思路转变。彼时论坛注册医生会员数超百万的丁香园,则是其能够快速为医生提供服务、帮助医生拯救更多患者的最佳途径。
李天天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辞去医生职务。2006年,他南下杭州找到丁香园论坛的另外几位医学专业的版主,说服他们开启互联网创业历程。三人注册成立了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全力经营丁香园论坛。
为了维持论坛的专业性、中立性,李天天将论坛运营与商业化分开运作,论坛由各大版主志愿者主持,而商业化则由李天天带队突破。
基于对论坛内医生群体需求的观察,李天天逐渐探索出人才招聘、耗材采购、医学课程、用药助手等针对医生、医院的商业化服务方案,实现了稳定的营收。
2012年,面向大众的药品信息查询工具“家庭用药”APP上线。2014年,在腾讯的注资与协助下,丁香园乘着互联网医疗爆发的“东风”,开始探索深度的C端健康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丁香园发挥其广大的专业论坛内容价值,通过专业科普投稿等形式向大众输出科学的医疗认知、健康生活知识,并辟谣、打假各类医学谣言。“丁香医生”公众号因此迅速出圈,并陆续衍生出“丁香系”多渠道账号,形成IP矩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以及“丁香系”内容IP的成功,李天天逐渐意识到,大众对于健康生活问题的疑惑与需求,是更为广阔的商业化出口,在线上简单复制线下问诊、卖药并非长久之计。2019年,丁香园宣布从聚焦疾病诊疗,转型聚焦大健康方向。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对上游健康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尽力减少和延缓下游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让疾病少发生,晚发生,甚至不发生。”
当运营思路从医院内,转移至医院外,进入用户生活、家庭、工作等场景的大健康产品和服务更为丰富。“健康医疗内容电商”由此诞生,基于健康科普等形式带货销售各类商品,成为丁香园截至目前最成功的商业化途径。从“家庭用药”更名为“丁香医生”的APP也进入深度付费问答、知识付费等运营阶段。
除了原有的面向医生、医院的经营服务,丁香园还依托自身的医疗营销经验,向医药企业提供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服务,也成为其重要营收来源。
丁香园冲刺IPO,胜算几分?
自2022年港股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潮后,行业递表、融资一度陷入低谷困境。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对于线上问诊、医保支付、数据安全等核心问题监管不断收紧,已上市头部企业也面临营收表现不佳的窘境,使得市场信心低迷。
直至2024下半年,健康之路、方舟健客陆续完成港股上市,微医控股等递交港股招股书,市场关注度才有所回暖。近一年以来,健康160、微医、轻松健康、微脉、镁信等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也纷纷递表,丁香园背后的投资机构在等待多年后,或许也不希望错过本轮上市热潮。
历史融资信息显示,丁香园母公司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累计融资5次,由DCM中国、顺为资本、腾讯投资、高瓴投资、挚信资本等知名机构参投。其中,DCM中国、腾讯两次参投。
早在2018年完成D轮融资时,丁香园就已凭借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43亿元)估值,跻身互联网医疗领域独角兽名单。

在完成D轮融资后,李天天曾多次在媒体采访中不否认公司冲刺上市的愿望,但始终不回应丁香园上市时间问题。他认为,IPO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可能会发生事件,并非公司工作的核心。至于什么时候将推动上市?“等到我们的业务足够成熟和成功”。
据丁香园官网披露,目前其平台已拥有 900 万注册专业用户,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 80%,其中包含 405万注册医师用户,占全国执业医师数的92%。
在医生专业端,丁香园紧紧围绕医生的职业成长路径展开,满足了学术交流、继续学习、用药指导、职业发展等多个专业需求;在大众端,丁香园覆盖了优质健康科普、大众知识服务、在线问诊平台、健康产品电商等多个健康应用场景,并延伸出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家等多个子品牌。
近几年,随着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拓展,丁香园还在尝试拓展新的技术研发。近期,李天天在媒体发布文章表示,丁香园已借助AI大模型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探索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例如“临床进展简报”、“丁香医考”、丁香医生问诊接入大模型等。
目前来看,丁香园在服务医生领域的模式创新正在走向AI技术赋能,而在深入大健康消费方向上更贴近一家电商运营机构。公司已推出各类带货直播间,衍生出联名品牌、自有品牌、自有渠道等深度电商运营模式。而丁香园深耕电商销售带来的一系列经营成本的上升,也成为该模式长久稳定运营的难点。
不可忽视的是,丁香园深度依赖内容驱动健康消费、品牌增长的同时,模糊科普与营销推广的界限带货、批评保健品却带货保健品、质疑中医理论体系,甚至公开讨论国家医疗政策等内容问题,都成为了品牌存在至今的重要负面争议点。
2022年初,李天天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透露,公司年利润保持了40%~50%的增长,但业务模式尚未跑通。三年后的今天,上述模式是否真正跑通?或许只有等到丁香园披露招股书那一刻,才能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