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4 07:56:51 股吧网页版
防蓝光手机膜不靠谱 那防蓝光眼镜有用吗?当心 戴错可能更伤眼
来源:上观新闻

  最近,部分防蓝光手机膜被发现不具备防蓝光作用,“效果等于保鲜膜”。不少粉丝为此向上海辟谣平台询问:屏幕保护膜不能防蓝光,那么防蓝光眼镜可以防护吗?尤其是随着新学期开始,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用眼健康:佩戴防蓝光眼镜,能帮助孩子预防近视吗?

防蓝光眼镜不能预防近视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邸悦表示,不建议孩子使用防蓝光眼镜,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防蓝光眼镜有助于预防近视;相反,佩戴防蓝光眼镜会影响户外活动对孩子视力健康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蓝光并非只有电子产品产生。除了生活中的LED灯、液晶显示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会释放蓝光外,阳光中也含有蓝光。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户外接受全光谱照明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近视方法。如果让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意味着过滤掉了全光谱中的蓝光,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几乎所有的眼科医生都不推荐少年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预防近视

  此外,佩戴防蓝光眼镜后,使用者的直观体验是进入眼睛的光照强度减弱。医学界普遍认为,明亮的照明对预防近视有帮助。如果让孩子戴着防蓝光眼镜学习,会降低照明强度,反而加重孩子的眼部疲劳,甚至诱发近视

  邸悦认为,就“儿童护眼”这个话题来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佩戴防蓝光眼镜更重要

  一方面,要注意环境光线,控制“屏幕距离”和“环境光”:屏幕与眼睛保持40至50厘米,避免在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时,要开启室内柔和的背景灯。

  另一方面,要坚持“20-20-20”法则,即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要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景物20秒,让睫状肌放松。

  当然,保证户外活动对防控近视非常重要,争取让孩子每天拥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自然光照射,能有效放松眼部,预防近视。

成人佩戴可缓解视疲劳

  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并不是否定防蓝光眼镜的作用。

  邸悦表示,防蓝光眼镜更适合成人,可以减轻蓝光对视觉的刺激,缓解视疲劳,避免出现白内障等潜在风险

  成人的眼球发育成熟,角膜、晶状体对蓝光有一定过滤能力,但长期高强度的屏幕使用,可能会引发“数码眼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

  对成人而言,是否要佩戴防蓝光眼镜,主要取决于人群和用眼场景——

  对程序员、媒体工作者等“屏幕刚需”人群来说,每天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较长,使用防蓝光眼镜能缓解视疲劳。

  本身有干眼症、结膜炎,或近视度数较高、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不适的人群,也可以佩戴防蓝光眼镜。

  但有些情况无须或者不建议佩戴防蓝光眼镜——

  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较短并且没有明显眼疲劳的人群,不必刻意佩戴防蓝光眼镜。

  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的工作对色彩精度要求较高,防蓝光眼镜未必适合,因为防蓝光镜片的色偏可能影响工作判断。对于这一群体,避免长时间用眼,及时休息、远眺,更有利于保护眼睛。

  在户外活动时,如果不是太阳直射或暴晒,自然蓝光中的有益成分更多,也无须佩戴防蓝光眼镜。

  总之,防蓝光眼镜对高频使用电子设备的成人有一定的作用,能减少短波长蓝光对视网膜的直接刺激。但它并非“护眼万能药”,更不能替代科学的用眼习惯——控制屏幕时间、保持合理距离、保证户外活动等

  最后要注意的是,购买防蓝光眼镜时,务必选择正规品牌、正规渠道,查看蓝光阻隔率、透光率等检测报告,避免为“概念”买单。如果出现持续的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以为佩戴眼镜就能解决问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