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曾庆怡)9月2日至3日,2025循环创新·时尚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大会上致辞时表示,要破解产业实践难题,推动循环创新发展,需要立足新的形势,把握技术创新的范式确权、消费理念的深刻变革、精准政策的战略引领等方向的新机遇。
他介绍,从2005年到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过65%,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纺织行业对循环经济的积极探索。”孙瑞哲表示,主要有三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创新的深入,从天然纤维的重复利用到化学纤维的再生纺织,再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技术,行业生态设计、前端化、清洁生产普及化、末端回收高值化都落到了实处;二是空间的延展,从企业内部循环到园区循环,实现更大范围的系统优化;三是过程的透明,产品数字护照(DPP)通过从原料来源到品牌零售的多级追溯,让循环属性看得见、调得动、算得清,将可持续发展的模糊概念转化为可感知、易理解的形象表达。
“我国纺织行业的成功探索,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不过,整体来看,循环经济的价值落地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孙瑞哲说。
由循环经济基金(Circle Economy Foundation)与德勤(Deloitte)合作发布的《循环经济差距报告2024》显示,循环理念热度不断上涨,已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但全球二次材料使用占比从2018年的9.1%下降到2023年的7.2%。
“究其原因,现有基础设施的锁定效应、外部性成本的内化难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孙瑞哲认为,要破解产业的实践难题,推动循环创新发展,需要立足新的形势,把握三个方向的新机遇。
一是技术创新的范式确权。新能源、新材料正在重塑产业架构新基座,新设计、新制造加速改写生产模式与形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催生一系列全链条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推动资源配置从粗放走向精准,从消耗转向循环,实现源头减量与过程增效。
二是消费理念的深刻变革。在市场逻辑变迁、需求结构升级的浪潮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责任正在成为新的价值追求,消费者更加注重物尽其用、循环共生的时尚表达。从一次性交易收入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租赁、订阅、维修、翻新、回收、转售等这些新模式持续涌现,构建起新的价值循环体系。
三是精准政策的战略引领。从回收流程规范、再生技术指引、产品标识统一的精细布局,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持续探索、标准规则的深化细化,为企业循环实践明心定向、减负施压。从税收优惠补贴到审批绿色通道,政策扶持力度在持续加大,助推行业形成循环创新、市场转化、政策支持的共振点。
据悉,2025循环创新·时尚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