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MG品牌旗下全新MG4(左)在成都国际车展正式上市。张家振/摄影
“爆了,爆了,爆了,爆了。”8月29日,在成都国际车展MG展台上,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直呼全新MG4“爆单”。
当天,MG品牌旗下全新MG4正式上市,5款车型限时补贴价6.58万—9.98万元。其中,半固态安芯版是“行业首个批量装车的半固态电池车型”,售价下探到10万级,将于今年12月开启交付。
据了解,全新MG4于8月5日开启预售,截至8月29日上市当天订单突破4.5万辆,在公布限时补贴价39分钟后大定订单即突破了1万辆。对于销量表现,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在当天举行的媒体采访活动中也表示“挺出乎意料”。据其介绍,在全新MG4整体订单结构中,两个高配版本订单占比超50%以上,入门款车型占比较少,目前只有10%左右,订单结构比预期更好。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新MG4是MG品牌在今年6月发布“All in新能源”战略后推出的首款重磅车型,该车上市也标志着MG新能源战略全面提速。未来三年,MG品牌将投入100亿元研发资金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全面覆盖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
“MG品牌是为年轻人服务的品牌,所以年轻人对我们的要求就两个字——‘听劝’。”对于MG品牌如何重返主流市场,俞经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MG品牌的初心和基因是为年轻人出行造梦,未来要推出覆盖轿车、SUV、Cross(跨界车)、Wagon(旅行车)和跑车的产品矩阵,不同车型将搭载不同的汽油和新能源动力总成,包括混动、增程、纯电、半固态电池甚至固态电池,最终让产品、市场、销售、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首个半固态电池车型上市
全新MG4锚定纯电两厢赛道,共推出5款车型,限时补贴价6.58万—9.98万元。其中,437随心版、437从容版和437自由版价格分别为6.58万元、7.38万元和8.08万元,530智趣版售价9.38万元,半固态安芯版售价9.98万元。
据俞经民介绍,437版在9月上市即开启全面交付;530版将在10月份交付,半固态安芯版则在12月交付。“我们保证将人类第一次产线成熟的半固态电池批量装上全新MG4这款全球车,今年12月一定能交付。”
对于全新MG4预售订单火爆的原因,俞经民解释称:“大家可能被我们7万元内的超400km续航吸引了,被9万元多的530km续航吸引了,被10万元内的半固态电池版本吸引了。”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MG4作为全球首个将半固态电池批量装车的量产车型,半固态安芯版最长续航530km,通过将液态电解质含量压缩至5%,能量密度达180Wh/kg,已实现接近准固态电池的安全水平,在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和低温性能。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上市,也意味着半固态电池正从概念走向量产普及阶段。
“好的技术不一定很贵,需要客户付出很多溢价,让商家要赚很多的钱才能拿到。”陈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全球首发的半固态电池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人可以再拿出一个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跟我们一起卖,完全可以做更高的溢价。为什么要做到这个价格?我觉得这得益于MG品牌底子里的‘平权’理念。”
“半固态电池最大的亮点是安全性,但我希望用户永远不要感知到它的好处。安全是无价的,但即使这样,我们要把安全技术用‘平权’的方式给客户。不要因为它无价,就去加一个很高的价格,去赚很多的钱,这个我们做不到。”陈萃表示。
“每个人都会拥抱性价比,但是性价比背后是‘技术平权’。这是MG在践行的品牌承诺。”俞经民也坦言,“在8月5日开启预售时,我们没有给出半固态版本的价格,大家也有质疑。”
对此,俞经民回应称:“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上汽最不行的就是吹牛,说到就怕做不到。我们说到一定就做到,不会去忽悠,更不会辜负用户对我们的信赖和偏爱。”
打响新能源战略落地“第一枪”
全新MG4以具有吸引力的定价策略正式上市,也是MG品牌重返主场的具体举措。
据了解,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拥有百年历史的MG品牌在今年6月30日发布了“All in新能源”战略,以转型决心回应时代命题。
根据规划,MG品牌将于未来三年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大技术路线,横跨轿车、SUV、跑车等多个品类,以构建更富竞争力的产品矩阵。
“未来三年,我们要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这不是这几个月才规划的,而是在去年就已经全部规划好,正在全速开发。接下来,MG品牌要打到最主流的市场,这不是一句口号。在这背后,我们的产品、流程、组织,已经完全、充分地做好准备了。”陈萃表示。
俞经民也强调,全新MG4是MG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后的首发车型,承担着打响“第一枪”的使命。
“能够重回主流赛道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既然要重新回归这个赛道,就是进攻者,在造型语言上不应该太过于保守。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取舍。“但MG毕竟是全球车,在全球范围多个国家销售,确实也要做很多的权衡。MG品牌百年的速度、激情、年轻、时尚,这个基因不会改变。我们会用更多的全世界能够理解的符号来彰显MG未来的设计理念。”
据介绍,如今,海外市场对全新MG4的呼声也很高,尤其半固态电池引发了强烈关注。面对资源分配挑战,俞经民表示:“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优先保障资源,同时全球适应性开发同步推进。MG品牌的使命是global(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
“当然我们要加油,产能瓶颈一定要突破,一定是保质保量地去突破,所以后续13款车都值得期待。”俞经民表示。
而对于部分3C品牌入局造车市场带来的影响,俞经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过去,汽车厂家其实很注重‘用户是谁’这一问题,因为汽车投入非常大,如果不知道用户是谁,就没办法做好服务。但过去缺乏相应的手段和软件能力,没办法通过瞬间直达的方式和用户进行沟通。但3C品牌天生就比上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具备更强的实力、更大的规模量级,用户基数以亿为单位,能够直连客户开展互联网业务。”
“之前,互联网企业做汽车,软件能力比车企强,主要强在App。但3C品牌产品是软硬结合的。比如,手机就是软硬件结合,不断地在进行迭代。所以当3C品牌杀进汽车行业时,传统车企要向他们学习。我们也在很顺利地和头部3C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合作就是为了学习。”俞经民表示,汽车产业和汽车生态日新月异,哪里有“短板”就要在哪里补。“当然,我们也有汽车厂家的‘护城河’,有我们的‘长板’,也有我们的品牌和企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