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3日讯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发展报告(2025)》),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在监管引导下,呈现出资产规模增长、业务结构优化等特点,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回升
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总数为67家,总资产和租赁资产余额分别达4.58万亿元和4.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6%和10.24%。而2023年末,行业总资产规模为4.1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3.97万亿元,2024年较2023年有了显著增长。
2024年,金融租赁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62.44亿元,同比增长13.36%,增速较上年上升6.75个百分点;净利润582.76亿元,同比增长13.79%,增速较上年上升5.0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也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不良资产余额323.62亿元,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为0.95%,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直租业务加速布局,占比提升
金融租赁公司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回归以融物为核心的业务本源,加大直租业务投放。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直租资产余额达6405.38亿元,同比增长52.73%;当年直租投放3522.98亿元,在投放总额中占比19.56%。
对比2023年,2023年直接租赁业务投放2814.87亿元,占租赁业务投放总额的16.42%。2024年直租业务投放金额和占比均有明显提升,这表明金融租赁公司在业务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租赁公司优化租赁业务结构,力争在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2024年,金融租赁公司正朝着这一目标积极迈进。
绿色租赁业务发展迅猛,助力双碳目标
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大绿色租赁产品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绿色租赁资产余额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7%,当年绿色租赁投放4886.73亿元。
《发展报告(2025)》指出,绿色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监管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租赁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将不断深化。
行业梯度差异明显,头部效应突出
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头部效应明显,梯度差异显著。截至2024年末,交银金租、工银金租、国银金租分别以4436.00亿元、4174.61亿元、4058.50亿元的资产规模分列行业前三位。而在2023年末,排在行业资产规模前三位的分别是国银金租、交银金租、招银金租,资产规模分别为4096.95亿元、4046.64亿元、2907.94亿元。
除了交银金租、工银金租、国银金租、招银金租四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之外,其他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大多不足2000亿元,但其中也不乏表现亮眼的机构。例如,建信金租资产规模为1821.5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浦银金租资产规模为1534.24亿元,同比增长超17%;永赢金租资产规模为1301亿元,同比增长超10%。
特色发展,应对行业变革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强化了对金租公司合规经营与风险管理的硬性要求,同时引导行业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在业务导向方面,监管部门延续“转型发展、融物本源”的指导要求,推动金融租赁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结构。
5月,央行将金租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释放资金定向支持设备租赁领域,这为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在监管引导下,金租公司加速涌入航空航运、战略新兴、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科技金融等细分市场,相关领域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记者注意到,江苏金租、永赢金租等公司,都在小微租赁等领域发力。联合资信发布的《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称,受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金融租赁行业由高速增长向稳健发展过渡,行业资产规模及业务规模增速放缓,行业发展格局出现分化,头部效应较为明显。
江苏金租作为业内较早转型布局、找准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金租公司,表现出更强韧性与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机遇+科技赋能+生态协同”构建壁垒。在政策端,抢抓政策机遇,实现业务布局与国家战略的精准衔接;在科技端,加大数字化投入,提升运营效能和服务质效;在生态端,强化与厂商、银行等伙伴的深度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实现互惠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新领域形成突破,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报告(2025)》指出,金融租赁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三项清单”为指引,助力算力设备、低空经济、人造卫星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业务加速落地。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储能设备、智算中心、低空飞行器等新业务领域,丰富了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方向,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在航空业务方面,金融租赁公司已成为国产飞机订单的最大持有者;在航运业务方面,金融租赁公司在新造船订单中,国产船舶已占绝大比例。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飞机、船舶租赁市场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展现了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在监管引导下,围绕国家战略,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直租业务、绿色租赁业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行业梯度差异明显,头部效应突出。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引导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租赁行业将如何继续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