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潮涌香江,港股核心资产备受关注。今年以来,港股科技板块凭借估值优势与成长确定性,率先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成为全球资金增配中国科技的核心标的。截至9月2日收盘,南向资金2025年内净买入金额超10000亿港元,创历史纪录。此前,阿里巴巴公布业绩之后大涨18%,带领港股科技股强势回暖。
作为港股龙头股“聚集地”的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一键布局30只港股科技龙头股,今日正式上市,享受港股科技股龙头回暖带来的机遇。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成份股。成份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更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它把港股中高纯度硬科技、高弹性龙头集中在一起,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快手、比亚迪股份等。
科技巨头纷纷发布亮丽财报
8月29日晚,阿里巴巴公布最新财报,公司2026财年一季度(即自然年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阿里云实现超预期增长,季度收入同比大涨26%至333.98亿元,增速创近三年新高,AI相关收入实现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阿里巴巴在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强调,将在未来三年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公司方面透露,已为全球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准备“后备方案”,通过与不同合作伙伴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储备,从而确保3800亿元投资计划能够如期推进。
此外,消息面上,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新的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款新芯片目前正在测试中,旨在服务于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而且与英伟达兼容。
不仅是阿里巴巴,多家科技巨头的财报都很亮眼。从基本面来看,腾讯的Q2财报总营收为1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游戏与广告业务的良好表现是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网易在Q2业绩表现为营收2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经营利润为90.6亿元,同比增长29.6%,而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00亿元,同比增长24%;京东二季度的表现则显得更为强劲,营收达到3566亿元,同比增长22.4%,超出预期。
最猛赛道,港股主题ETF“吸金”强劲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6870亿港元,下半年还在加速。截至9月2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超万亿港元,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额,其中8月15日单日净流入高达358.76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同期港股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和金融板块是回购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腾讯控股以约405.93亿港元的回购规模稳居榜首,累计回购约8982万股。快手-W投入19.16亿港元回购逾3880万股,哔哩哔哩-W和美团-W也启动了数亿港元规模的回购计划。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元,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资金市。整体来看,港股接下来资金面或持续改善,港股稀缺性资产有望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支撑港股继续向上。
港股价值重估的三大动能
对于港股的未来走势,价值重估具有三大动能:
一是产业格局蝶变重生:港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当下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已占据港股的半壁江山,港股不再是过去金融地产主导的格局,业绩增长性有望重塑港股的估值框架。此外,大量过去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有回流诉求,外资中的长线资金正在关注中国,而港股市场具备得天独厚的承接条件。中期来看,港股市场依然具有吸引力,去美元化和全球资产再配置或尚未结束。
二是全球资本再配置:中国资产有望在“东稳西荡”的格局下成为全球资本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港股市场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迎来了大量优质企业的上市潮,优质的中国资产是支撑本轮港股可持续走牛的基本面基础。当前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比例仍处于时间序列上的相对低位。一方面,海外资金流出压力对市场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后续若市场情绪能够维持、国际关系出现缓和,港股市场作为中国资产的桥头堡,有望首先受益于海外增量资金流入。
三是估值体系重塑升级:从估值角度来看,2024年以来,南下资金涌入推动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恒生指数PE从7.5倍左右震荡上行至当前11.5倍,与近十年均值水平相当,仍不算贵,相较2018年初、2021年初高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回调或是布局时
从估值来看,经过7月底调整,8月份以来震荡,港股通科技指数PE估值24.6倍(截至9月2日),位于过去10年的30%分位处,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已明显回落,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国投证券近期发布报告称,以创业板指数为“锚点”,从60日滚动收益率差值来看,历史上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两者存在明确交替轮动关系。具体来看,当创业板指涨幅领先恒生科技20pct时,多数意味着恒生科技相对收益将迎来补涨。目前这一收益率差值已经扩大到25%,显示港股科技板块可能存在补涨机会,AI科技龙头是核心观察标的。
方正证券认为,港股后市行情值得期待:一是港股在估值上具备充分的吸引力。恒生科技的估值(21.8x)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二是外资有望回流;三是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四是港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稀缺性。港股中的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品种本身不仅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且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优中选优的港股科技标尺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成份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更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筛选时,要求成份股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大于 10%,或者研发费用率超过 5%。这一标准,既考量了企业市场规模优势,又重视其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入选企业成为港股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同时,指数样本调整机制灵活,能定期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样本,确保指数始终活力满满、竞争力十足。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该指数行业分布比较均衡,前三大行业电子、传媒、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23%、22%、15%,与恒生科技指数相比,港股通科技指数特有成份股聚焦于创新药板块的配置,占比达13.16%,这也是今年以来该指数持续领先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Wind,2025.8.12,创新药出海数据来自华泰证券)从成份股来看,其科技属性也更为纯粹。在同类指数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样本股数量最少(30只),但权重股比例更高,更加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具体而言,该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达到5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囊括了腾讯、阿里、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科技巨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篮子优质科技资产。
在H20芯片解禁带来的算力供给释放、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激增、AI模型迭代加速推动技术突破,以及外卖行业补贴战降温促进市场理性回归等多重利好的共振下,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系统性估值重塑的黄金窗口期。港股通科技 ETF 基金(159101)的上市,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绝佳机会。乘AI东风,抢占中国科技核心资产的全球重估红利,共享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