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安吉也是“世界椅乡”,作为全国最大的办公椅生产基地,其椅业产量在国内市场占据三分之一,出口量也高达全国的一半。
和全国众多产业带一样,近年来,安吉椅业产业带也面临着代加工利润微薄、内卷严重的挑战,为了拓展全球市场、提升价值链,跨境电商成为不少企业的突破口。
日前,浙江全面启动数字贸易改革,提出加快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遴选一批传统特色产业、消费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分类培育,培育跨境电商出口品牌。
8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部分安吉家具企业,了解到亚马逊等跨境电商渠道为企业开拓更广泛的销售渠道,中小工厂正在不断突破“规模小、品牌化弱”的瓶颈,深度研究消费者和产品服务。当工厂走向销售端,进一步走向品牌,给安吉椅业产业带迎来一场“思维变革”,实现了从“代工制造”到“品牌出海”的阶段性跃迁。
椅子“转”出产业集群
小小转椅,转出安吉最大的支柱产业。
安吉椅业是浙江块状经济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探索者。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以来,安吉椅业已发展成为产业链完备、分工明确的现代产业集群。截至2023年,在椅业领域,安吉的工业企业数量多达1200余家,规上企业占比52.08%。
办公椅、电竞椅、人体工学椅、按摩椅……在安吉绿色家居小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了各具特色的椅子。例如,一款名为“妈妈的怀抱”的条纹沙发椅子,设计灵感来源于女性,配色和触感都十分舒适;此外,不少办公椅具有亲和力和现代感,不仅可以放在办公室,放在家里也非常温馨。
在安吉,围绕椅子打造出工业旅游主题景区,记录并展示了安吉椅业的成长故事。
安吉的椅业基因从何而来?
1982年,安吉地铺农具厂生产出第一把五轮转椅,开创安吉工业生产的第一个新门类—椅业。后来,椅业开拓者汤立楣在1985年申请“民友商标”,继续创业历程。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大小小的椅企在安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今,安吉绿色家居小镇已形成四大龙头企业——永艺、恒林、中源、浙江天振科技。
每一分钟安吉就有70把椅子诞生。当前,在椅艺设计、研发、生产、检测、营销以及原料、配件等各个环节,安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大规模产业集群。
不过,当前,传统产业带依赖代加工模式利润日益微薄,逐渐探索贸易转型,安吉椅业同样面临转型困境。
为什么工厂要转型?一位家具行业从业者感叹,现在如果纯做OEM、ODM接单,永远在价值链的最末端,内卷不是出路,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变成价值竞争。
直接面向C端的跨境电商是产业带企业快速拓展全球市场、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方式。
据亚马逊相关负责人介绍,回顾中国家具产业带出海历程,历经贸易型卖家探索、亚马逊等渠道布局、工厂型卖家崛起及细分市场突破四个阶段,形成从贸易驱动到产业带驱动,再到精细化、多元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各地家具产业带依托专业分工,如佛山沙发、安吉桌椅等,通过柔性的供应链建设,实现‘前店后厂’高效协同,形成研发、生产、销售闭环,推动产业带升级。”亚马逊相关负责人表示。
快速拓展全球市场
通过跨境电商这种贸易新业态,安吉乃至中国家具产业带正逐步实现长远、稳步、可持续地“出海”,从代工依赖,到数据驱动,再到品牌溢价,实现价值跃迁。
从传统OEM工厂到即将突破年销3亿美元的跨境电商卖家,万宝科技迈出了工厂向跨境电商转型的重要一跃。
万宝智能家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宝科技”)成立于2013年7月3日,是以OEM、ODM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在2015年开始向“工贸一体化”转型。
2016年,万宝科技“触电”亚马逊,一开始经历了铺货亏损,随后创始人飞往美国实地调研市场,蹲商超、蹲机场,把“400磅重磅电竞椅”做成全网第一爆品。后续,万宝科技顺势把“重磅”的产品特点复制到沙发等其他品类。2021年疫情阶段,万宝科技经历了需求断崖、汇率与运费三重暴击,面临亏损,后续又通过聚焦SKU、产品全面优化等方式,实现了跨境电商利润的反弹。
谈起一波三折的转型之路,万宝科技董事长薛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带“出海”最初阶段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是产品,一定要构建产品核心的竞争力。
“我们把自主研发的产品放上去,打造过硬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拉长产品生命周期。第一,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要强,第二,我们的生产能力要强,第三,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不能让别人能轻易模仿你的产品。”薛栋说。
作为一个工厂的老板,当薛栋决心去做跨境电商这件事时,他对自己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要懂产品,第二要懂销售,每一次谈论对产品运营的定位,他都亲自参与,先把产品定位讨论好。
“当我们决心做跨境电商时,要为C端团队开拓一?新的产品线,不要跟B端放到一起。大杂烩做不好。”薛栋直接指出。
万宝智能家居万宝杭州科瑞事业部总监吕翔认为,从产业带角度看,工厂需要给销售部门预留产能、拓展产线,从精细化的角度去管理产线。同时,加强品质的检验,为了更高效地出货,还需要搭建一些智能仓,物流也非常重要。
在德诺林业跨境电商合伙人熊友聪的观察中,跨境电商中工贸一体非常重要。跨境团队里,无论是贸易公司还是工厂,都会设置产品经理,“这个产品经理不是生产经理,也不是销售经理,它是连接运营公司跟工厂端的角色,非常重要。”
品牌出海与增量服务
除了传统产业带工厂转型跨境电商,新一代创业者也依托传统产业带的优势,抓住机遇跑出爆款产品、实现创业梦想。
杭州霖生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易霖是安吉人,出生于1997年。大学期间,宋易霖决定创业。
考虑到家乡安吉完善的家具产业链,宋易霖决心从国内电商开始起步创业,但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让霖生家居的利润被极大压缩。
后来,霖生家居快速调整运营策略,重心放在跨境电商,凭借安吉当地家具产业带 30 分钟配件圈、原材料集约采购和共享产能优势,打造出了品质更优的高质量家具,在五年时间内年销售额实现了从 0 到 2500 万美元的飞跃。
宋易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亚马逊上,他们拉出了每个家具的Best Seller榜单,从里面寻找一个机会点。后来发现中低价格的大件产品仍然有市场,就主打这个市场。同时,加快企业自身供应链和少量快周转的能力,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利润。
“做跨境电商一定是以需求侧为主导。我们想做出一个C端的产品,就需要与工厂共同打磨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比较强的沟通。一个新品的打磨周期几乎每天都需要够沟通,小到某个钉子的尖角款式,大到每一个生产环节,C端的运营就会有要求,打磨方向依托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研究。”宋易霖说。
捷安信国际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有田认为,中国企业想打造全球品牌,还是需要摒弃低价内卷的思维,通过质量和细节重塑中国制造形象。
有田强调,一定要重视服务,关注本地市场需求。以捷安信为例,想在日本市场立足,不能 “自说自话” 做产品,必须真正走进日本消费者,读懂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偏好,才能找到他们愿意为之买单的需求点。
如何“懂用户”?有田举了一个小例子,他们发现日本当地的消费者具有一种独特的“信息洁癖”和“审美强迫症”,不仅是在购买产品,更是在审视品牌是否足够专业、是否值得信赖。因此,他们把产品说明书改为可视化形式,包括分步示意图、精准尺寸标注、常见问题解答,附上日语版组装视频教程的二维码。
熊友聪表示,服务在品牌打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点。哪怕在物流配送环节,可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例如在北美市场跟当地物流商合作,形成一站式配送,甚至是安装。“大家都在卷价格,想要做好品牌,为什么不试着卷服务?”
如今,在跨境电商和传统产业带的“双向奔赴”中,安吉椅子通过在网络上销售,已经覆盖全球超190个国家,未来想要进一步品牌化,还需要企业长期主义地捕捉消费者需求,将痛点变成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