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与美团共同编制的《上海市“放心外卖”食品安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无堂食”与“幽灵外卖”并无必然关联,有近四分之一受访用户愿意接受“独立外卖专营店”。
数据显示,上海餐饮外卖消费整体展现出了“高频刚需”的特征。54.58%的受访者每周点餐超过3次,这类受访者中19.85%每天点餐1次及以上。此外,66.49%的受访者在周末或节假日订购外卖。
白皮书认为,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主要源于安全基准、透明公示与品牌背书。数据显示,64.81%的消费者认为“后厨实时直播及操作过程可视化”最能提升信任度。63.28%的被调研对象认可“用户评价无食品安全差评”和“使用食安封签包装”对商户信任度的提升效果。其他公示行为如“‘放心店’认证”和“后厨实景照片”的认可度也均超过60%。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2月以来,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全面覆盖了商场连锁餐厅、社区夫妻店及外卖店。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超20万家商家加入“明厨亮灶”。
在对外卖的选择方面,47.33%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35.88%的受访者选择有平台深度参与食安管理的外送厨房。比如美团推出的“浣熊食堂”,该项目旨在打造餐饮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据悉,美团未来三年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无堂食”不等于“幽灵外卖”、“预制”不等于“低质”……活动上,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崔丽丽表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理解,也时刻影响着公众的食品安全感,白皮书专章对大众可能存在的误区概念进行澄清与辨析。”“幽灵外卖”指商家实际经营地址与公示的许可证等地址不一致的情形,而无堂食的“外卖专营店”与其无必然关联。但在媒体报道与公众认识中,二者常常被混淆。
崔丽丽表示,从市场整体来看,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日益严格,绝大多数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并拥有实体门店,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已大幅压缩“幽灵外卖”生存空间。
启动仪式上,研究团队呼吁各方进一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责、公众监督”的社会共治新格局,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体现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
来自美团的网约配送员李颖浩表示,跑单中发现食品问题,可以通过美团骑手App的“商家食品安全”通道进行反馈。“目前,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骑手社会监督合作,鼓励骑手勇担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社会责任。”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平台食品安全监督巡查已逐步覆盖超50万家店铺。